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细心“灵魂三问”并不简单  暖心“欢迎回家”让人泪目 工作时像机器 精准  生活中像骆驼 能扛
第8版:上海新闻 2020-03-31
疾控

工作时像机器 精准 生活中像骆驼 能扛

上海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浦东国际机场核验旅客信息,通过120转运至定点医院

“你有没有去过英国?”“没有。”“你从哪个机场过来?”“伦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危害监控所副主任医师宓铭昨天从浦东机场换班回到疾控办公室,回忆起这段对话,他有些哭笑不得。这段时间以来,40余位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被派驻浦东机场,和海关、边检、机场运营指挥中心(AOC)通力合作,形成防控大闸的“四道齿轮”,强化机场疫情防控专业力量,严守疫情输入的“空中大门”。

未入国门便已知晓

宓铭是最早被派驻机场的3人之一。3月5日一早,他抵达机场后立即和海关接洽,了解每日旅客流量、来源地,以及海关、边检、机场AOC现场处置程序和处置时间节点,并与机场集团联系,落实办公点、防护物资、办公物资等。由于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一切都要到现场了解、琢磨。

当晚11时,他们就接到市疾控中心密接追踪组通报,有一家五口将于次日上午7时从法国抵沪,其中有发热患者。这个航班是个共享航班,大家反复核实并与航空公司多次确认这5名旅客的相关情况。

次日,飞机刚抵达浦东机场,海关就登临检查,宓铭和同事陈依协助海关对这5名旅客再次进行体温测量,并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一家五口中,有一名女孩已发热5天,伴有咳嗽,经综合考虑其旅居史和相关症状,这5名旅客被120送往定点医院。同时,宓铭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报给市疾控中心防控组,进一步进行病例追踪和管理。

后面的日子里,这样的合作不断,比如,一得知CA936次航班上有发热旅客,即落实相关措施,120救护车早早等候在停机坪上。“入境人员未至我国国门前,我们就跨前一步做好了准备,一旦飞机落地,海关直接登机临检,减少人员交叉风险。”宓铭说,“四大齿轮”协同发力,一次次经受住了考验。

形势在变操作在变

从3月5日到机场,宓铭就一直坚守阵地,第一次换班出来,他深吸了一口气,不知不觉已奋战近110个小时,“抬头看看夜空都觉得好美!”

宓铭的工作是驻守在境外航班降落架次最多的浦东机场T2航站楼,工作内容琐碎又无比重要,比如及时收集、复核重点旅客流行病学调查的信息,通过120通道移送有症状的重点对象至定点医院,移送无症状者至隔离点,收集潜在密切接触者信息。他要在千万旅客之中火眼金睛迅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向卫健委和疾控部门汇报。

后来,政策变化后,他的工作又增加了一项:转运无症状需采样旅客送集中隔离点。此外,还要对原虹桥机场转移到浦东的入境航班、最终目的地是北京但分流到浦东机场的旅客进行核酸检测、分流转运送医送隔离,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等。

进驻机场以来,宓铭还有一个明显感受:工作变化快。因为国外疫情发展很快,现场管理措施也跟着动态变化。比如,旅客的颜色标签一直有变化,而且不同阶段即使同色,含义也不一样,旅客筛查分流程序和场地布局也一直有变化;重点国家范围不断扩大,措施不断更新……每一个新指令下来,要迅速切换、操作,需要多方协调。

为国“守门”再累也值

“24个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一开始从T1、T2开始,后来又加入S1、S2卫星厅,路远了,工作量也大了,没法正常进餐和休息,只能在航班到达间隙稍稍打个盹。但更多时候,这个航班没忙完,下个航班又来了,仿佛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回忆最初那段“苦日子”,宓铭说,就餐地点在约1公里开外,因为担心错过重点对象分流和送医转运,他一天就去食堂一次,打包些点心带回来应付全天需要。同伴们形容自己是机器和骆驼——工作时像机器一样,保持永动和精准;吃饭、喝水时像骆驼,吃一顿能撑好久。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中心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案,对旅客流调、申报健康云、症状筛查、采样、送医、隔离及出关后分流转运的全过程进行梳理,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避免人员长时间聚集,做到单向合理流动,使分流疏导程序和通道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

宓铭谈到了近期令他和同事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3月25日中午,现场工作组接到海关通报,阿联酋飞往北京的国航CA942第一入境点为浦东国际机场S2卫星厅,要求“四大齿轮”一起配合完成这架航班的三轮筛查防控任务。下午2时,飞机准时抵达,登临飞机检查、确认有症状旅客流行病学信息、通过120协调转运完成后,其余旅客有序下机,经过逐一采样后送至候机厅测温、边检、流调等,疾控配合海关、边检工作人员,对所有旅客进一步识别和即时分类安排。“检测结果全部出来已是次日凌晨3时,有两名旅客结果呈阳性,我们筛选出了同机密切接触者,并立即将其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剩余旅客均按规定进行分流转运和安置。为确保没有疏漏,我们再次查验流行病学史。”宓铭说,以往有过有症状旅客换座位的情况,这两名阳性旅客虽无明显症状,但是否也有可能换过座位?再次询问后,阳性旅客果然承认换过位置。于是,战斗再次打响,待再一次将所有密切接触者完全排查出来并安置好后,天已大亮。

宓铭说,疾控工作有时候就是在这种反复核对和检查,甚至显得过于繁琐而不被人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各种蛛丝马迹,填补防控漏洞的。这项工作很累,但意义重大,能为国“守门”,大家觉得一切都值得。

首席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