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40个小时,45名流调志愿者集结完毕 “武汉伢”在上海为武汉人争光 管人事的“90后”姑娘刷起马桶
第9版:上海新闻 2020-03-31

管人事的“90后”姑娘刷起马桶

——探访普陀区一处集中隔离点的“特殊小分队”

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清理完房间,正在接受消杀程序本报记者张龙摄

前天下午,穿过小雨,记者走进普陀区一处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正碰上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打扫房间。“我们从2月1日驻守,吃住都在这里,快满两个月,每天主要做三件事:送餐、收垃圾、清扫。”隔离点客房服务组长陈珏雯解释,考虑到服务对象和场所,平日里简单的工作都特殊起来。组里多为非专业人员,不少是“90后”,害怕、紧张总有些难免,“但大家都很顽强,有位湖北籍的‘90后’姑娘,原来是管人事的,可做隔离点的客房服务员才十多天,就刷了百余个抽水马桶,刷得很认真、很干净,这是她以前没做过的。”提及这些,陈珏雯的神情有些激动。

“特殊小分队”出发

该隔离点是由酒店改造的。看到招募志愿服务人员信息,普陀区国企中环国际酒店的员工纷纷报名,餐饮部经理陈珏雯还当上隔离点客房服务组组长。

这真是一支“特殊小分队”,组长和十名成员大多没有当过客房服务员的经历,只能现学现做。“刚来时,我们才四个人,承担所有客房隔离人员一天三顿的送餐任务,还有客房卫生清理等,工作量很大。刚开始,心理负担也有点重,”陈珏雯坦言,“家人担心我,我总是安慰他们,自己会保护好自己。”

干特殊的事,就要满足特殊的工作要求。“特殊小分队”首先是做好防护,每天穿脱防护服费劲费时,一般要互相帮忙,才能穿戴严密。作为组长的陈珏雯,必须为组员负责,她总是检查一遍又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只要防护得当,就没问题”。

“46个”和“30个”

很早就报名的中环国际酒店人事部员工周鸿宇,3月18日才接到通知,来隔离点当志愿者。这位“90后”湖北姑娘的主要工作是清扫客房,包括清洁抽水马桶。

经过隔离人员14天的使用后,这些马桶普遍较脏,在专门的师傅对房间完成消毒后,周鸿宇进入卫生间,先是盖上马桶盖冲一次,然后开始用马桶刷清洗马桶内壁,再用蘸消毒水的专用抹布擦拭马桶盖圈。遇到一些污垢较多的马桶,就会用同事传授的小技巧,倒点热水冲一冲,这样好刷些。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马桶,里面全是黄色污垢,我看到后不禁叫了声‘这么脏’,正在外面收垃圾的小哥听到后赶过来,帮忙倒热水冲,我继续刷,花了快一刻钟才刷好,比起一般只要五分钟清理的马桶,这可真是个‘黄金’马桶。”回忆起这些,周鸿宇承认一开始有点不舒服,但大家都有一股子战斗的精神,自己也坚持下来。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她曾一天刷了46个马桶,累积的数字则超过100个。

周鸿宇的同事、更小的“90后”志愿者王艳本是酒店餐饮领班,第一天来的时候,分配任务是铺床,那一天,她一口气铺了30个床。“铺床也是技术活,程序比较多,铺到一半时,我就体力不支了,手臂酸得拉不动床垫,甩不动床单,套不动被子了,但我还是坚持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客房服务。”

“特殊住客”虽隔离于此,但每日三餐的盒饭是要保质保量的,每顿餐送达前,陈珏雯会事先写好一张小纸条,注明每层楼甚至每间房的用餐数,比如有的房间要加饭,有的白天双份,晚上单份等。这都要事先注明,并核对无误。

有一次,一位少数民族住客提出要清真餐,陈珏雯马上安排妥当。后来,这位住客在自己房门口贴了张纸条,写道:“谢谢,辛苦您啦,祝您一切顺心!”看到这张纸条,大家明白,一切都值了。

客人们有时会在网上下单,买些生活用品,家人、友人也会送些东西过来,服务组都会核对检查后送上去,形同送餐员兼快递员。

用淡定应对“三怕”

在隔离点呆了近两个月,“真的不怕危险吗?”陈珏雯回答,干活时确实有“三怕”。

“第一怕”是送餐时遇到住客打开房门,探出头来,这是违反规定的。有一次,“90后”杨小燕去送餐,也许听到脚步声,住客就开门了。“我当时看到房门开了,还有人伸出头,心里一阵狂跳,一时不知怎么办。后来静下心来,马上对他说,请把门关上,等送餐完毕后,再开门取餐。然后把餐盒放到门口的小板凳上。”后来,送餐员每次送餐时都会喊一声“开始送饭啦”,送完再喊一声“开饭啦”。

“第二个怕”是收生活垃圾时,垃圾袋口没扎。服务组里,黄智豪和赵正云负责每天两次到楼层去收生活垃圾。“第一次看到垃圾袋口没扎,我马上想到病毒会不会跑出来。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准备好的工具把袋口扎好,这才松了一口气。”黄智豪回忆,住店客人每日餐后产生的厨余垃圾,以及外卖、快递所丢弃的生活垃圾,都要及时清理并装袋,每天都有十几袋之多。

“第三怕”是用了14天的房间清扫量很大,志愿者打扫和停留的时间自然也长,危险性也大。陈珏雯表示,好在通过实践,大家经验更丰富了,都能从容应对。“每当14天隔离期过后,会有一部分住客离开,待对房间整体消杀后,过个一两天,我们就要全体出动对客房来个大清扫,最多时一天打扫出119间干净的留验客房,以备后用。”

来做一套八段锦

在中环国际酒店,陈珏雯被誉为“颜值担当”,有人这样描述她:温柔的发型、优雅的转身……到了隔离点,陈珏雯脱下酒店职业装,变了个模样,她穿上防护服,到客房打扫,每次收拾完都是一身汗,一天要洗几次澡。

陈珏雯爱美,但在隔离点,不能化妆,化了也没有用,但她仍然随身带着护肤品。同为女性的酒店总经理王珣,来隔离点看望大家时,注意到陈珏雯被消毒水泡得越来越粗糙的手,塞给她一瓶护手霜。

陈珏雯说,工作之余,大家也会轻松一下,“如趁着难得的午餐空闲,我们会跟着驻点医生学方舱医院那样,来做一套八段锦,学着手机里的视频和医生的示范‘舞’起来。不管有没有打过,每个人都尽力伸展着自己的肢体,让疲惫了许久的身心,得到片刻的修整。”

下午3时多,打扫整理完客房的工作人员,脱下防护服,第一时间进行全身消杀。由于长时间处于消毒水和酒精的环境里,他们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大家还在交谈着晚上的工作,明天还有什么任务等。“疫情不退,我们就会在这里坚守下去!”听着陈珏雯组长的话,大家频频点头。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