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渭芬与患者在一起采访对象提供
“56岁的谢教授像年轻人一样拼!”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疗队员习惯了谢渭芬随时出现在病区最危险的“红区”。在这里,只要看到防护服上写着“谢渭芬”三字,医疗队员们就有了主心骨。
“为每一个生命全力以赴,把希望之光带给患者。”谢渭芬,这位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的消化内科专家,如今仍带领战友奋战在武汉一线。
拯救“三无”患者
谢渭芬的“儒侠”称号在长征医院是出了名的。儒,是形容他身上风度翩翩的儒者气质。侠,是他身为军人的那种侠肝义胆。在光谷院区奋战的医护人员眼里,谢渭芬身上的“儒”似乎少了一点,多了一份豪气和干练。“哪里最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队员们说。
进驻光谷院区感染病房收治患者第一天,大家就见证了这位三级教授的胆气——当天,不到四小时,就收治二十来个确诊患者。有一名从敬老院转来的八旬重症患者,指脉氧持续低于90%,而且是无家属陪伴、无联系方式、无病史资料的“三无”病人,伴随患者病床一同推来的,只有一张胸部CT和一大包平时服用的药物。谢渭芬带领团队对这位“三无”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核对他随车带来的一包包药物,发现他还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属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高危人群一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谢渭芬组织全科进行病例分析,制定治疗方案,迅速给予抑制炎症因子、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第二天早上,谢渭芬查房时,病人入院时只有90%的氧饱和度上升到99%,四天后,患者意识也得到良好恢复。
勇气和温暖同在
“儒侠”有“硬核”,也有“柔软”。
队伍里有很多“90后”,大多数没有经历过传染疾病带来的压力考验,难免会焦虑和彷徨。“不害怕是假的,但每天都看到谢主任查房时总是冲锋在第一线,去握住那些患者颤巍巍的双手,觉得谢主任是那么的勇敢,我们也就没那么害怕,胆子也大了!”第一次参加重大战疫的“90后”护士汪林琴说。
作为医疗队长,谢渭芬格外关注队员的安全。年轻护士冯蓉蓉第一次穿戴完毕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时,突感心慌、憋气,心率快速升高,谢渭芬及时制止她进入“红区”,并安慰她:“没有谁是天生勇者,姑娘,你很棒,你一定行。”紧接着,谢渭芬安排队里的心理学专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第二天,在谢渭芬和同事的鼓励下,冯蓉蓉战胜了自己,踏入病房开展工作。谢渭芬告诉小姑娘:“从此以后,你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强者!”
“治愈新冠肺炎还有工作要做,等到彻底胜利了,我们才能鸣金收兵。”入伍40年的老兵谢渭芬深感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