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鹏
国家是人类共同体中的最大单位,每个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公共场所,历史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为了改善公共场所的环境,人类必须采取卫生措施和卫生管理方法;必须研究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公共场所环境及其对滞留在这些环境下的人群健康所产生的影响,阐明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制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而保护人群健康不受损害。
善良的人们已经多次领教了人类健康的凶恶敌人病毒的祸害,病毒是由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微小有机体;病毒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有感染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5000多种病毒被发现并得到鉴定。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遇到宿主细胞,它们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但离开了宿主细胞,病毒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它们便停止活动,形成蛋白质结晶,成为一个非生命体。
人类自从有了社会,公卫才显得比个卫(个人卫生)更为重要,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不妨逆向查阅一下,就会发现,在很长时间内,人类的公卫实在不尽如人意;由于各民族的诞生时间有先后,要比较的话,恐怕纵向比较显得合理一些,或者就事论事地阐述可避免偏颇。另外,由于人有着不同程度的私心,个卫和公卫相比较的话,肯定是个卫做得比公卫好,这里边的道理,就像一个人对待个人物品和公共财物的态度一样:爱护和关心私物甚于公物。
不过有的人连个人卫生也很不注意,他们有一个非常不卫生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随地吐痰,这恐怕是一个惯性顽习,一个很不好的、常被人当把柄的习惯。流行病决非仅仅是我们所经历过的那些病毒性传染病,迎来了美好春色的人类,一定要珍惜健康,养成讲卫生(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