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伟
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关系,许多朋友的出国旅行计划搁浅了。在家翻看照片时,我不由想起两年前的一次出国“历险”记——
年数大,却还异想天开,动起了想出国旅行的念头。腿脚虽然还麻利,却不懂外语,不得不望而却步。我一直希望女儿能带我出行。给她一说,女儿很支持,爽快地答应要带我去。
我约好了旅伴,另一个老头,和我同龄的老赖,就等着她腾出时间唤我出发。有一天,她回来了,一大叠打印好的行程计划交到我手头,一长串的出行安排细致的交代:买好了机票,直飞暹粒;预订了酒店,还有车来机场迎接;备好了国外的通讯卡,落地换上后就可以打电话发微信……
为女儿的细心欣慰,我的心情顿时凉爽了许多。可女儿最后告诉我,你们两个老人自己去。这简直让我的心情落到了冰窖。我俩一句英语不会说,从没独自出过国,这是安心让我走丢在异国他乡吗?
女儿大笑:“你放心吧,我会一直带着你们,二十四小时开机,遇到困难随时问我。”
落了地,取完行李,困难当即就来了。她在微信上指挥着我:“三号口出去,突突车在那儿接。”出了三号口,除了几辆三轮摩托车,没车呀!“你等一下,司机马上到。”微信跳出几个字。等了一阵,还是不见车,心头有些着急了。信息发过去:“没得车。”马上跳出几个字“他等在三号口”。我再四处寻看,除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旁边站着一个四处张望的小伙子,仍见不到一辆轿车。急了,慌了,心里埋怨着女儿,似要把我丢在国外了。那个小伙子向我们走过来了,叽哩哇啦说一通,听不懂说的啥。女儿的微信来了:“突突车不是轿车,是三轮摩托车,开起来有突突突的声音,是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我这才从女儿给我的资料袋里取出酒店的订单。小伙子一句“ok”算是听明白了,上了“突突车”,终于找到了酒店。
每天早上,女儿会打来电话,告诉我当天的行程。每天晚上也会来电话,听我讲一天遇到的糗事。还加上临行前专门给我下载了“翻译官”,虽然麻烦不断,还基本能够应付。
一路走下来,我和老赖添了不少自信,便想不依赖女儿独自去品味一番暹罗广场的别样滋味。呼叫了出租,开口要价200铢。老赖成熟老练了,坚持打表,并开启导航。这一趟,节约开支几十泰铢了。寻找美食的方式是找以汉字命名的餐厅。终于见到了亲切的中文。“金”字招牌,是泰国最有名的泰式火锅。堂皇的大厅里,弥漫着诱惑力的香味与听不懂的泰语。点餐的难题让我们又皱起了眉头。我们用了三种方法才解决了难题——用手机把菜谱拍成图片发给万里之遥的女儿,她用微信作远程指导;用菜谱上的图片来推测、判断和选择;再参考一下临桌食客吃的菜品。
两个不懂外语的老年人十天时间,走了两个国家、三座城市,这一趟出国之旅,全赖着女儿的“带领”。她在机场接到我时,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