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卿用专业技能挽救生命
祁巍帮助受助人员寻找亲人
刘桂强抢救坠河车内人员
今天上午,本市召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2018-2019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光荣榜出炉。浦东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刘淑卿、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救助甄别科副科长祁巍、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摄像刘桂强等获评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宜川一村幼儿园陈雨婷、上海海上搜救志愿者总队林浩等十人获得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称号。让我们采撷其中几位的风采——
平凡人迸发惊人力量
2019年4月29日晚,浦东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刘淑卿晚饭后出门散步,发现人行道上行走的退休教师李老师被一辆由北向南的汽车撞飞,当场不省人事。按照她多年来的经验判断,伤者情况危急,必须马上抢救!于是,她将电话递给路人帮忙拨打“120”,自己则对伤者做心肺复苏。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13分钟里,年过不惑的刘淑卿一直跪在伤者面前做心肺复苏,不顾自己术后不久活动受限,用尽全力按压施救。当伤者瞳孔和对光反应开始恢复时,救护车到达现场接走伤者。
事后,获得阿里巴巴奖励的5000元后,她毫不犹豫地将奖励捐给医院公益基金账户,因为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为人”和“从医”该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秉持“为受助人员找到家”的初心使命,市救助管理二站救助甄别科副科长祁巍细心寻找线索,帮助近百名受助人员实现回家的梦想。面对常规甄别方式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他提出全新的“外出甄别”工作模式,带领受助人员到记忆中的家乡实地走访,捕捉更多线索,帮助受助人员找到家人。他带领突击队的青年们全力以赴,带着受助人员踏上寻亲之路,贵州的连绵大山、湘粤省界的偏僻村落、江西不知名的小镇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半夜倒火车、凌晨坐长途,即使条件再艰苦,他们也坚持一村一寨、一家一户细细询问。当亲人终于相见、拥抱痛哭的那一刻,所有付出都值了!
2019年3月30日中午,正在外面吃饭的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摄像刘桂强听到有人大喊“有车掉下河了”,他立刻丢下碗筷,拿起相机,就往河边冲去。见周围无人敢下水救人,他抛下手中的相机,纵身跃入浑浊得看不清深浅的河道,冒着车辆电线短路漏电的危险(事后得知这确实是一辆油电混合车),用尽办法救助坠河车辆里的被困者。在他的呼喊和带动下,围观群众也纷纷援手,最终救出两位幸存者,并把逝者也托回岸上。
志愿服务创新升级
截至今年5月12日,在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的志愿者达到4709344人,占本市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8%,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22645个,项目总时长405 394355.6小时,人均服务86.08小时,志愿团体25060个。其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1693个,招募上岗志愿者408951人,累计服务29085923.5小时,人均服务71.12小时。志愿服务项目数量每年持续增长,许多志愿者乐于创新公益,精准服务。
新一届上海市杰出志愿者、宜川一村幼儿园教师陈雨婷爱上公益,源自父亲——上海市的士雷锋车队队长的“言传身教”。她从事公益事业21年,服务时长3万多小时,2016年成立的“爱在身边青年志愿团队”目前已达869人次,为本市6个区县服务5万多人次,服务时长8万多小时,包括南京路学雷锋、敬老院爱心陪伴、阳光之家致力助残、交通志愿我先行、长海医院导医、垃圾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
陈雨婷还联合普陀区教育局,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多支教育志愿服务队,还与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结对,此外,还参与组织了国旗护卫队、爱心手语、公益跑、亲子阅读指导、关爱自闭症幼儿等品牌项目。
作为上海海上搜救志愿者总队培训总教官兼行动组长,另一位杰出志愿者林浩在过去十多年里带领队员执行过雅安地震、余姚水灾等数十项救援行动,用青春热血践行使命誓言。用专业和勇气甚至生命去挽救他人,这是林浩对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理解。同时,林浩认为“预防胜于急救”,并创新开展绿色安全楼道志愿项目,为整治楼道堆物顽症闯出新路。目前,已有上千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本报记者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