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伟大事业总是千锤百炼 消除贫困 中国是严肃的 向“十年冷板凳”的实干致敬 “人民至上”从这句话读懂中国
第3版:全国两会/要闻 2020-05-24

“人民至上”从这句话读懂中国

潘高峰

这些天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落泪了。

他们中,包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这个笑称“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的七旬老人临危受命,逆行出征,创造性地提出组建中医方舱医院,收治患者无一转重症。让他激动落泪的,是亲历举国抗疫、万众同心的那一幕幕。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小组讨论时流泪回忆:“大年三十,上海医疗队到武汉,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到各地医疗队来了,解放军来了……我91岁的妈妈哭起来了。她跟我说,她8岁的时候经历过瘟疫,你看看,现在有这么多人来支援武汉。你们生在新中国,真是幸福。”

习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湖北十堰全国人大代表罗杰讲述的那个“多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47天,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总书记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有人说,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世界最大的舆论场。会场内外,网络上下,提案议案建言库,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种观点交流碰撞,在这里,你可以读懂中国人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变什么,成就什么!

今年两会上,有一句话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总书记所说的“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属于14亿人的共同抗疫记忆。我们看到,为了拯救生命,整个中国不惜按下“暂停键”的震撼场景;我们看到,飞机起降,火车轰响,国家调来最优秀的医护力量,最精良的医疗设备,举全国之力来捍卫人民生命权的坚定决心;我们看到,全国上下同心,听指挥、守纪律,自我封闭,“闷死”病毒的整齐划一……

正因如此,张伯礼代表、马骏委员落泪时,网友留言:“感同身受,全国人民肝胆相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不是一句空话。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治愈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都绝不放弃,说到做到。

“网红医生”张文宏阐释重症治疗的“上海方案”时,也曾这样描述——“上海方案”是写在康复出院的病人身上的,我们集中上海最好的重症医学,最好的感染病学,最好的呼吸病学,最好的心脏病学,所有跟这个病有关的医疗资源全来了,多学科协作,尽最大的努力救治,这才是“上海方案”的核心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同样是“人民至上”理念的集中体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为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体百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

相比之下,一直标榜民主的西方国家,却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得格外“真实”。为了减少对经济影响,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喊出“群体免疫”,让民众以个体力量去抗衡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这背后,绝不是方法之别。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最核心的执政理念,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人民最重要的权利就是生命权和发展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这两个权利。

从这个角度理解就会明白,同样面对疫情蔓延与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为什么中国可以不惜代价保卫人民健康、带领人民攻坚脱贫,而西方国家政客却总是迟疑不决、推三阻四乃至甩锅弃责,将大好时机白白浪费。

因为,在人民利益这本“大账”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小算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