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申城一群十四五岁的优秀初中生接受脑力考验——上周末,本市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举行自主招生面试。考题灵活,知识面广,是考生们共同的感受。
走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考场,考生小安(化名)告诉妈妈,妈妈“立功了”。原来,平日里,妈妈提醒她关注时政新闻,前不久还让小安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时对青年人的寄语。在华二自招笔试考题中出现“两个一百年”是什么时,小安心里有了底。
小安回忆,自招考题出得很活,比如,生物类题目有“感染新冠被治愈后产生抗体是特异性免疫还是非特异性免疫”,地理类题目则包括“昆明至北京的铁路沿途经过什么景点”等。面试环节的题目也没有标准答案,小安那一组的考题为,“假如你的同桌是虚拟人物,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非常广,一定要多留意、多观察生活,光刷题背答案肯定是不行的。”这是小安最深的感受。
为学校设计疫情防控期间的体温检测方案,需要花多少时间?自招面试环节,大同中学给考生的时间是大约一个小时。其间,考生要先完成自我介绍,并据自我介绍时陌生同学的发言,迅速寻找合适的队友组队,再通过小组头脑风暴完善方案,用PPT、海报制作等方式进行最终展示。考生拿到的参考资料包括上海市教委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各种测温器材介绍,大同中学校园平面图、实景图、学校规模等基本介绍等。
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介绍,这种情境任务解决体验,源于该校实施多年的CIE项目化学习课程,对考生是综合考察。他说,学生活动时的一言一行,老师都会仔细观察。“未必处处争着发言的学生,得分就最高。团队合作中,表达观点很重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