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璐
娃进了对口小学,这所学校,旁边是菜场,门前的道路,嘈杂拥挤。娃的小学生活,就是老师、同学。“妈妈,我们邬老师是三林塘的人。”“妈妈,邬老师给我们放了《雪绒花》。”
邬老师是班主任,四十多岁。
“我们邬老师说,要去买台灯的,有的人家里光线很暗的。”我在作业的视频照片里看到了她的同学们,有的住房条件简陋,光线昏暗。
我心里五味杂陈。周围同事们讨论着鸡娃,升学。我呢?不敢想。
“我们邬老师说,邀请妈妈来给小朋友拍照。”我请了假,挂着相机,拍得满头大汗。邬老师带领全班小朋友给我鼓掌:谢谢阿姨。邬老师给我的包里塞吃的,叮嘱我,回单位路上别急,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我喜欢记录那些小细节。我看过邬老师上课,行云流水,板书极美。但我最珍视的照片,是瘦弱的她用尽力气抱着班级里“星星的孩子”。
一年级,娃要参加社会上的讲故事比赛。邬老师让我们周六去学校找她。她把娃带到一个正在学校上公益课程的班级里,让娃在陌生的学生们面前讲故事。娃紧张得手不停地搓裙子。邬老师却带头鼓掌。接着邬老师在办公室给她示范、纠正。
回来的路上,娃由衷地说,邬老师这个“故事大王”比我还是厉害一点。我说,邬老师可是免费给你辅导了一个上午啊,你没有理由不讲好故事啊。
“妈妈你说得不对,邬老师说你认真练就好了,已经是最棒的。还有,邬老师说钱不是最重要的,别提钱呀。”
其实,我还真想提钱。我在朋友圈看到,娃同学的家人生了重病,邬老师默默地在筹款平台捐助了六百元。
还是钱。娃参加了学校的艺术节。她带回来一套崭新的中式服装,非常好看。“妈妈,邬老师给六个参加表演的小朋友,每人买了一套。”
“啊,那起码……要好几百块啊!”“那是邬老师的心意啊!你就知道钱钱钱!”娃愤愤然。
对,当然不是钱。邬老师教孩子们念:“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对,邬老师每周讲《论语》的故事给娃们听。让二年级的娃读《论语》,这是一件多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啊。邬老师不管,她坚持着。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在努力地诵读,我很感动。
也有孩子背书的时候偷看。邬老师不愠怒,只是轻轻一句留言:小伙伴们可别为了成绩丢掉了诚信哦,还有可爱的表情符号。娃说:“如果骗了邬老师,要做噩梦的。”“为什么?”“因为邬老师心软,不可以欺负心软的人。”
教育是四两拨千斤,也是由心而生的敬畏。
我把邬老师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他们说,这不是浦东版《放牛班的春天》吗?我说,没那么煽情。“推进教育公平”是六个字,六个字背后,却是千言万语。学校门前的菜场小路依然泥泞,学校资源依然不够丰富,但也有很多像邬老师那样的人,从教孩子们整洁衣着、有礼貌开始,不急不躁,带着他们慢慢看到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