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来自外地农村的母子千里迢迢来找我调解。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20年前,他们举家迁到镇上开了家服装店,不仅没赚钱,还负债累累。这几年,母子俩为经营模式争得不可开交。找到我是想让我来评评理、支支招。
一进门,母亲章女士就声泪俱下,诉说起自己的艰辛和儿子的不是。章女士生有一男一女,儿子今年31岁。母亲的宠爱,让儿子从小就自由散漫。勉强读到初二时,儿子不是在学校闹事,就是在外面闯祸,眼看读不下去了,章女士便让儿子辍学,举家迁到镇上,借了两间小屋经营起了服装。前屋作店铺,后屋一家人住,平时章女士让儿子帮忙看店。章女士要经营服装店,无暇管教儿子,直到儿子因犯罪被判一年徒刑,才如梦方醒。儿子出狱后,章女士帮他找了一个姑娘,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但儿子整天在外游手好闲,有时还夜不归宿。媳妇一气之下,撇下女儿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
章女士便把儿子赶出家门。儿子离家后,慢慢懂点事,也开始做点小生意。按理说,章女士看到儿子的改变应该欣慰,但她不放心,隔三差五跑到儿子单位,一会儿要儿子把工资交出来,一会儿找公司老板说儿子的过去。面对母亲的无理干涉,儿子干脆辞职回了家。
儿子凭着在外学到的经营方法,对自家服装店进行改良,认为如果再按母亲的经营模式,服装店很难赚钱。于是儿子提出让自己负责进货,章女士执意不肯,怕钱交给儿子会被乱花。与此同时,服装店的生意每况愈下,细细算来已负债几十万元。沉重的债务压得章女士透不过气,儿子想有所作为,母亲又不放心,为此事,母子俩开始了无尽的争执。
听完母子俩的叙说,我十分感慨。我分析了章女士教子失败的原因,章女士把全家的期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宠爱、庇护到无休止的唠叨、无节制的埋怨,看不到儿子的转变,不相信儿子的观念,总是用过去的眼光审视儿子。社会在变,她还是固步自封。章女士已年过六旬,可以放权让儿子管理服装店了。同时,我对章女士儿子的虚荣心提出了批评,他不懂节俭,还打肿脸充胖子,这是自卑心理的表现。我还批评他没有担当,成了家,都不懂珍惜,对家庭没有任何责任,他对此也有悔意。
我帮他们想了一个方案,服装店大胆让儿子经营,章女士如果不放心,可以管理财务,同时带好孙女、打理好家务,让儿子一心一意做生意。先试用三个月,如果三个月中儿子因无度消费造成亏损,章女士可收回服装店经营权。儿子平时囊中羞涩,但又喜欢结交酒肉朋友,钱挥霍完了就向母亲要,就是因为花母亲的钱不知心疼。如果今后服装店由自己经营,我想他会珍惜,应该相信他。母子俩接受了我的调解意见。
人民调解员 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