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全球化和大国博弈比疫情影响力更大
第11版:后疫情时代的世界 2020-07-28

全球化和大国博弈比疫情影响力更大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室主任 谢尔盖·卢科宁

谢尔盖·卢科宁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国问题专家,经济学博士。

卢科宁毕业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兼任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治与发展问题、中俄政治经济关系、东北亚区域发展等。

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西式民主选出的决策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让选民知道真实但令人不愉快的信息,哪怕会让他输掉下届选举?

所谓的美中经济“脱钩”似乎更像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选前的花言巧语,而且很可能只会在有限范围内实现。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常以转折、变局等词汇形容这场流行性疾病对世界的影响。但是,处在恐慌与不安中的人们可能高估了病毒本身左右世界的能力。

新冠病毒是影响人类未来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对于世界来说,仍在持续的全球化和美中两国的竞争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中国给世界带来惊喜软实力巩固全球地位

新冠疫情发生至今,被西方视为“威权主义”的中国一直给世界带来惊喜。

第一,中国表现出了极高的信息公开度。中国既与国际组织和多个国家信息共享,也在大众媒体上对这一流行病进行详细介绍,并每天公布有关新增病例、死亡病例和康复人数等统计数字。

第二,中国始终没有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中国媒体的评论对美国有不少指责,但这是出于外交礼仪和民族尊严的需要,是针对美国一些官员和大众媒体的胡言乱语的反击。

第三,对于真正的国际合作,中国比发达国家做得更好。这充分体现在分享新冠肺炎病例救治经验,联合开发疫苗和药物,以及向其他国家提供呼吸机、防护面罩等医疗物资和设备。

第四,在新冠大流行中,中国重视关于腐败、一些官员不愿承担责任以及基层卫生保健体系薄弱等问题。

第五,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坚持履行承诺,巩固了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大国的声誉。例如,中国完全可以用经济不景气为借口,拒绝履行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第一阶段的条件,但中国宣布会遵守此前达成的协议。

尽管有反华媒体不断抹黑,但在我看来,中国在软实力方面巩固了自己的全球地位。道理很简单:在领土、人口数量和分布、交通联系等方面,哪个国家与中国具有可比性?能够比中国政府更好地应对新冠大流行?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哪些国家的经济恢复比中国更迅速、更有效?

面对疫情之后的诸多挑战,我要强调两点:第一,在紧急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相当有效的统一、协调和掌控整个局面的能力。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而美国挑起的技术竞争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第二,中国共产党应尽最大努力减少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相对滞后的教育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以及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对较低的利用率之间的不平衡。

疫情带来诸多争议问题“黑天鹅”加速原有趋势

当前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但我认为,新冠疫情既不是造成变化的主要因素,也不是新的因素。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而所谓不可预测的“黑天鹅”只是加速并凸显了此前就存在的趋势。

例如,人们以前也有可能远程工作或在家办公,但由于技术不够发达、监管体系缺失和没有类似习惯等原因,这种现象没有广泛出现。那么,互联网时代会让远距离工作成为主流吗?我认为依然不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在家工作,因为家不是一个成熟的工作场所。孩子、亲戚、宠物或邻居都可能会造成影响,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提高效率。人们需要交流,而办公室就是交流的场所之一。此外,一旦在家工作成为主流,大量的人员不再需要使用汽车或公共交通工具通勤,也不再需要购买更多适应办公室需求的服装或工具,并因此减少了在工作单位附近咖啡馆或餐厅的开销,那么社会总体消费将会减少,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场小规模的经济危机。

医疗卫生系统的运作效率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是热门话题。削减传染病医院或普通医院里感染病房的数量,起初似乎是一项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运作效率的措施。然而,正如新冠疫情所警示的那样,传染病并没有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政府与社会有必要增加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无论收入水平如何,要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得到这一系统的服务。

关于科研资助机制优先方向的争论也进行了很长时间。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的答案,例如针对具体研究的资助是否比对基础研究的固定资助更有效?是否会造成不同学科发展的失衡?学术刊物中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否真实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总体来说,对科学研究的资助水平是否足够?特别是把这一数字与国防开支相比较的话。

另外,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西式民主选出的决策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让选民知道真实但令人不愉快的信息,哪怕会让他输掉下届选举?如果他决定隐瞒不良信息,保留赢得下次选举的机会,民众有没有机会了解真相?

当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有争议的。目前为止,唯一或多或少准确的预测是:当季节性流行病出现时,西方世界将有更多人戴上口罩,而亚洲人早就这样做了。

美无力阻挡全球化进程没有国家能够取代中国

我认为,真正影响未来世界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仍在持续的全球化和中美之间的竞争。

关于全球化已被“去全球化”取代的断言现在很普遍。但我很难认同这一点。最近的一些趋势,比如美国的种种退约行为,运用各种经济和政治手段保护国内市场,这的确可以被看作是“去全球化”的一种表现。但我认为,这更应被视作特定国家在全球化框架内,试图获得更有利的合作条件的个别案例。美国并没有力量去阻止全球化进程,只能想尽办法制定对自己更有利的法规条款。

全球化的客观动因——如扩大销售市场、简化资本流动、整顿商业经营条件、节约和更有效地集体解决全球问题等——并没有消失。相反,新的运输和通信技术为整合过程提供了额外的便捷和动力。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比如大流行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只能通过全球层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应对。这些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并推动着各国的合作。

所谓的美中经济“脱钩”似乎更像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选前的花言巧语,而且很可能只会在有限范围内实现。在原材料供应、交通枢纽和生产集群的发展水平、设计和制造技能、工程师和工人的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资金供应等方面,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完全取代中国。

因此,特朗普要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的计划很难实现。如果他以行政命令强力推动,那很可能导致制成品价格上涨、暂时性赤字以及其他负面影响,而这将首先对美国自身造成打击。

事实上,全球生产链的实质性变化,的确可能在中长期发生,但这并不是因为新冠疫情或中美贸易战导致的,而是因为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政策调整。中国需要淘汰落后的产业,为经济的现代化腾出空间。

因此,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没有兴趣停止和遏制全球化。华盛顿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有利于美国而改变全球化的条件,其中包括减缓中国经济特别是创新领域的增长速度,以便“锁死”中国总体力量的排名,使中国无法在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金融、创新等领域,挑战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中美竞争影响世界格局高新技术领域极为重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间的竞争和对抗同样重要,因为它会对其他国家及相互关系产生影响。例如,欧盟可能对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定持否定态度,因为中国采购美国产品的承诺使欧洲供应商处于不利地位。也许,欧盟会思考:“我们能否像美国人那样施压,并迫使中国购买更多的欧洲产品?”基于这一考虑,欧盟可能会选择在经贸关系上对中国更加强硬。

反过来,世界上一些小国如东欧国家,在三极(即欧盟、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希望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合作条件,并抬高自己在大国面前的身价,而这会让三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美中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特别是在第五代(5G)通信领域的竞争极为重要。这会导致形成相互竞争的技术集团吗?中国在5G通信领域的技术具有对外经济输出的巨大潜力。中国支持这一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发展,“数字丝绸之路”鼓励加入倡议的国家在5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电信通道、计算中心和小区通信网络。显然,这些构想的大部分将在中国技术、设备和软件支持的基础上实现。也就是说,到2025年至2030年,基于中国技术产生的效应可能会部分实现,范围包括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中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将获得设计、构建和运营全球和区域计算系统的能力。

总之,我要再次强调,新冠疫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对于世界来说,全球化和美中在其框架内的竞争是更具影响力的因素。中国综合实力的显著增长和美中竞争的加强可能将推动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在这方面,世界各国必须警惕国际政治陷入僵局的可能性,以免损害未来共同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严佳杰 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