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你能怎样吃早餐?在便利店里买现制煎饺,自助POS机上扫码付款,减少了排队的烦恼;在上班的地铁上提前下单,下车后去自提柜取餐,一路无缝衔接;就连流动餐车也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搭载上智能自提柜,引入时髦的“无人”概念……从“吃饱”到“吃好”,在在线新经济的助力下,上海早餐工程正在提质升级,走向品质化、在线化。
“三个纬度”服务升级
早在2011年,上海就被商务部列为“全国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此后,市政府连续7年将“早餐工程”列入实事项目,培育了鑫博海、清美、巴比、老盛昌、大富贵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了24家中央厨房,共有早餐供应网点2万多家,基本形成“经营集约、布局合理、模式多元、品种丰富”的早餐供应体系。
但随着市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上海早餐工程建设进入升级版阶段。此前,上海市商务委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已于7月9日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的《上海市流动餐车管理办法(试行)》也将对“早餐工程”进行升级。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总体目标,是优化完善以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体系,不断提升早餐满意度。
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升级版将从三个维度展开:大力推动“便利店+早餐服务”“新零售+早餐服务”“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等创新模式的发展,让早餐更便捷;支持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大力发展“走一家吃百家”的“共享早餐”,让早餐更丰富;倡导营养均衡,鼓励企业推出健康特色早餐,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让早餐更健康。
“在线”供应脚步加快
政策支持下,企业布局“早餐工程”脚步加快,用数字化技术让早餐“在线”供应,为更多市民带来舌尖上的获得感和便利度。
除了包子、面包,还有现制的蛋饼、粥、水饺,有玉米、红薯等杂粮,还少不了三明治等西式早点,这就是百联集团旗下的逸刻便利店,目前在上海已有60多家门店。
记者了解到,店内80%的早餐商品都源自逸刻鲜食工厂或门店现制,消费者还能在自助POS机上扫码结账,无需排长队等候。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早餐工程”升级版倡导的自提柜业务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未来,无论是到店现点,网订到家,还是网订柜取,总有一款适合你”。
盒小马的首店开在黄浦区歌斐中心,由早餐档口和保温自动取货组成,市民可以在上班途中,在盒马App上提前点单,到店直接在智能保温柜中扫码取餐,即拿即走,不排队,零等待。相关负责人表示,盒小马沿袭盒马新零售核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并针对早餐场景“没时间”“选择少”等痛点提出全新解决方案。目前盒小马已开始规模化复制,预计8月将有一批门店集中开业。全年规划开店60家,覆盖全市13个区。
光明食品集团的“光明早餐工程”项目,也正依托旗下中央厨房博海集团和光明乳业集团所提供的商品,以良友便利店、BK24光明便利屋为供应网点,不断推陈出新。目前良友便利公司一共能供应478个品种的早餐系列产品,每家门店早餐品种都要超过200个。目前,良友便利店、BK24光明便利屋也与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线上平台合作,开通了线上线下“双通道”。接下来将投入“流动餐车”项目,让“光明早餐”走上大街小巷。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