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砌起的黄泥墙,青瓦片铺成的房顶,木质的窗户房门……丽水莲都区下南山村的山石花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古村落的气息。这里通过“古村+众创”模式,打造了全国首个古村落度假综合体。
坐拥绿水青山的丽水市,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当地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创新性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修复保护复活古村
2005年,因生产生活需要,丽水莲都区下南山村整村搬迁下山。村民集体搬迁后,老村无人居住,古民居缺乏日常看管维护,加之泥木、青瓦屋结构本不堪风雨侵蚀,致使大部分古民居破败不堪。
“2013年,下南山村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后,我们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对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复。”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军表示,而后,莲都区引入第三方资本,共建原生态度假村,让古村“复活”。现在,度假村共有客房60间、床位80个、餐饮容纳150人,村庄发展持续升温且村民回流现象明显。
在下南山村党组织的引领下,整村入股,村民将古民居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分红收益由村集体与村民按三七比例分成。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49.4万元、经营性收入达18.59万元。
下南山村只是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也是丽水“山”系品牌发展的一部分。所谓“山”系品牌,包含了“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等。“‘丽水山居’是全国首个地级市民宿区域公用品牌。我们率先成立民宿研学基地、发布民宿标准,全市农家乐民宿累计3765家,接待游客3609.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37.6亿元,带动农产品旅游地商品销售59.3亿元。”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沈元东表示。
“好空气”卖出好效益
空气质量列全国第7、水环境质量列全国第1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6年浙江省第一……近年来,丽水开始尝试通过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来引导发展思路转变。据了解,GEP是评估区域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包含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三方面。调节服务类GEP包括当地的水源涵养、县土壤保持、乡(镇)空气净化、村四级价值核算固碳释氧等。
不久前,大平山光伏发电项目在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正式签约落地,成为丽水首例基于GEP核算的市场化交易生态产品。协议中首次出现了“企业购买生态产品”的条款,项目投资主体国家电投集团需要支付279.28万元,用于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的800亩山地的水土空气。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笔“划得来”的生意:受益于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光伏发电板使用寿命延长近5年、项目年发电量增长超10%。
如今在丽水各地,GEP已经成为不少农户口中的热词,这笔收益专项既用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产业培育,又进一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相互转化。比如:在优质生态环境中,农产品获得了更高的溢价,民宿甚至可以根据当日生态状况确定房价……可见,丽水正努力让GEP更多更直接地转化为GDP,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