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让每一单外卖暖胃又暖心 竞速外卖是时候升级“算法”了
第6版:要闻 2020-09-10
小哥“707”式疯狂奔跑,难道只是客户“多等5分钟”的事?

竞速外卖是时候升级“算法”了

◆不合理的平台考核制度让外卖小哥不得不接受超时、超速的超负荷工作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梦泽

■单单把“松绑时效”的压力推给消费者,有失公平,也有违基本逻辑,可能让越宽容的人越吃亏

■超时不投诉是消费者一种温情的表达,不该成为外卖平台将其“升华”为某种义务的理由

■平台难申诉、无反馈、没明细的“霸王扣罚”机制必须好好改改了

■要做好“加法”,提升管理机制,给予骑手安全时间、有效激励,保障城市的交通安全

■也要做“减法”,减少骑手超时、超速、超量的危险,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更人性化

9月4日,本报刊发了《徒步送外卖:累,更怕超时罚钱》(详见9月4日8版 综合新闻)的报道,反映沪上不少小区为了居民安全,禁止外卖电瓶车入内,小哥们在烈日下虽一路狂奔,但仍因超时被平台扣罚至少50%的送餐费。在报道中,不仅是小哥,还有更多“心疼他们”的市民希望,平台的时限能否长些、扣罚能否低些,“人性化”的制度能否多一些。

饿了么、美团在昨天凌晨和晚间相继发布声明。其中,饿了么宣布将通过上线“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用户选择功能和对优秀外卖员提供鼓励机制,来减轻外卖小哥们的压力。

但在记者的再调查中,许多小哥坦言,客户其实已经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关怀,只要一个“求助电话”,都会愿意提前“确认收货”。在从早上7时到凌晨0时,一周7天无休,“707”式“与死神赛跑”的无奈中,小哥们真心盼望:平台难申诉、无反馈、没明细的“霸王扣罚”机制要好好改改了!

系统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饿了么平台昨天凌晨推出《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煽情的文案朋友圈转发很多,但也很快遭到了部分用户的质疑:消费用户的同情心,把快递小哥迟到被扣罚的锅甩给了消费者。甚至有消费者质疑:我愿意多给5分钟/10分钟,你能确保平台不利用这几分钟乘机再多派单吗?市消保委也第一时间指出饿了么的声明在逻辑上存在问题。

“对不起,系统也是你饿了么的系统。”网友的跟帖留言更多关注的不是具体到几分钟的宽容,而是系统算法是否有违道德要求,有违安全考量,有违劳动者保护。

一位外卖平台资深高管告诉记者,“人性化”的算法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体验,更要考虑外卖小哥递送外卖的能力,包括一路多少红绿灯、小区能否骑行、是否有电梯等客观因素,还有小哥是否新手、是否熟悉区域位置、工作极限等自身能力。

昨晚7时15分,美团也发布了题为《我们马上行动》的声明,表示:系统会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留给骑手等候延迟的电梯,在路口放慢一点速度。我们将对系统持续优化,保障骑手安全行驶的时间。骑手申诉功能将升级,对于因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超时、投诉,核实后,将不会影响骑手考核及收入。

系统是单向反馈也无门

“我不懂系统,也不懂算法,但从去年到今年,团队小哥都感觉到系统给到的时间缩短了4-5分钟。”去年6月经朋友介绍入伙的饿了么小哥张勇原来是名厨师,尽管辛苦,但从不叫累,他暗自庆幸转行外卖小哥,每天平均45单,每单按距离奖励7-8元,每月能有1万元收入,避开了上半年疫情下餐饮业的萧条。他和其他小哥没有能力质疑平台,只感到钱更难赚了:去年送单范围3公里,今年变成了6公里,接单量没增加,但跑得更远了,每单的时间还被“偷走了”几分钟。

“单与单并没有贵贱之分,但美团设定了月接单量越高,单价越高的规则,可是小哥的接单能力都是有极限的,‘量高单价高’就是鼓励多接单,接单多就要更快,更快就不安全。”杨涛是今年6月才加入小哥队伍的新人,每天20多单,6元一单,已拼尽全力但仍收入微薄,系统无差别的送餐时间要求,让他不得不冒着交通安全风险一路疾驰一路奔跑。

外卖平台小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张勇所服务的区域代理商团队,合作商家相对固定,有站长分发派单;还有数量最多的众包骑手,只要有手机,什么单都能接。两者都没有底薪,按件计酬。他们虽不明白算法,但明白:赚钱更难了,扣罚更多了。

“如果要‘人性化’,我首先希望接单后台有反馈键,能真实收集小区是否能骑行、有没有电梯等相关情况,以便给到我们更准确、更安全的时间,并且要求系统里能看得出扣罚明细。”一个投诉要扣100元,一个差评要扣50元,一个迟到要扣罚一半,月底扣罚也看不出明细,饿了么骑手张勇反映申诉无门,只能“仰仗”话语权颇大的区域站长出面反馈,但今后又不得不直面站长的派单,“高峰一次能接到十几个顺路单,明知会迟到扣钱,但仍不得不接”。

在外卖小哥们的手机接单后台,记者确实只能看到“今日完成单、钱包余额、今日单量排行”等系统平台向小哥们发出的单向信息,而并未设置相关信息的反馈键。没有一线小哥的精准反馈,平台算法如何能做到“精准”,小哥们不得而知。

而就在去年10月10日,新民晚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新民帮侬忙”就发布了《霸王条款,漫天飞!外卖小哥:都是血汗钱,都是辛酸泪!》的报道,小哥们纷纷吐槽平台不问情由,罚单漫天飞:遭顾客恶意投诉,罚款;餐厅出菜慢导致超时配送,罚款;被判为欺诈单,又是罚款……而他们每次提交申诉请求,等来的永远是“申诉失败”。对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互联网平台需要对“罚款”和“运单欺诈”处罚承担较大的举证责任。如果举证不力,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算法的设计应是人性化

在美团声明中,承诺将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但弹性时间是不是够用?这段“喘口气”的短暂时间,又是不是会被区域站长更多的派单挤占?

提出善待骑手、善待每一位劳动者的背后,平台系统算法的设计初衷才是平台经营者们需要扪心自问,值得探究的关键。是否有违道德要求,是否有违安全考量,是否有违劳动者保护,是否做到了对劳动者的“人性化”差别对待。

在按件计酬之下,从早上7时出门奔波到凌晨0时,一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的外卖小哥大有人在。面对苦与累,他们“心甘情愿”,因为这份月收入近万元的职业确实解决了太多人的就业和生计。

但每一位坚强劳动者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他们撑起的就是一个家一片天;同样地,马路行走的人们、开车的司机都是鲜活的生命,都牵系着家的美好。平台的“算法”,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必须做好“加法”,给予小哥安全时间、有效激励,保障城市的交通安全。同时,还要“算好”小哥们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长,做好快递小哥超时、超速、超量的“限制”减法。将“算法”“机制”更科学更合理地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上,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尊重。对于这,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最深切的期待。本报记者 王军 钱俊毅 夏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