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旅游需要更多配套设施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位于苏 州河普陀段的河 畔步道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建议
上海需要打造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旅游目的地,尤其要拥有让国内外游客专程前来、深度体验、长期驻留的世界级旅游资源。2018年,上海提出黄浦江两岸将来要打造成为世界的“会客厅”,这一提法充满张力、充满想象,更让文旅业为之心动。
上海依水而生、伴海而长,坐拥优美岸线。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空间已实现贯通,但现在的它是否能真正和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必游必看”的世界级滨水休闲旅游带相媲美呢?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缺乏、配套服务不足、水岸没有实现充分联动、旅游体验度不佳……我们都深切盼望着:在“十四五”规划中,“世界会客厅”不只是岸线畅通,更要腹有锦绣,让更多海外游客都能飘洋过海来看你。
上海青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磊
调查
“微服务”上有差距
记者来到滨江水岸体验。在杨树浦路内江路处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门口,保安得知记者想前往杨浦滨江,善意提醒这里实行封闭管理,绕行杨树浦路腾越路才能进入,停车步行需20分钟。记者随后尝试分别从腾越路和平定路驱车进入,但都没有停车场,地图软件也无任何旅游服务信息提供。除了步行、骑行,缺乏停车场,就意味着团体游客接驳能力跟不上。
从腾越路段滨江不停歇地步行至杨浦大桥下,约需30分钟,沿路除遇到个别免费饮水机和自动饮料售货机,只有到平定路段皂梦空间才能坐下来享用一杯咖啡。多处值得一看的工业遗存,只能远远欣赏建筑,并不能走入体验,二维码扫描出的只是简单的几行信息介绍。
从腾越路到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段约4公里的滨江水岸,中途多处骑行道中断;从广德路段到宁国路段,需要从杨树浦路绕行,途中驿站虽好,但空间不大,游客不多的情况下也已坐满。因为配套设施缺乏,一路上除了年轻人,几乎见不到上点年纪的游客。整体感受是:景观虽好,但与完善的游线产品相比,在交通、资讯、消费等“微服务”上还有一定差距。
从杨树浦路到杨浦滨江,只有个别路口才能进入,岸上腹地成熟的旅游资源与滨江空间联动也不够。不少旅游业者希望浦江游览增设岸上游船码头,让船上和岸上游客流动起来。
而在浦东滨江,除了吹吹江风、骑行体验、看看两岸风景,能让人“深度游”的“沉浸式”旅游消费项目缺乏,没有形成主题式城市景观旅游休闲带。
回应
三条“秀带”绣精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正进一步推动以黄浦江“世界会客厅”为核心的一江一河旅游休闲带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发展,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联合黄浦江滨江各区,以商务客、游览观光客和市民休闲客为主要目标群体,打造“高朋满座”“宾至如归”的世界级旅游精品。
一是要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城市景观带。构建黄浦江国际航运休闲旅游区、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区、滨水舞台秀生态旅游区等主题旅游板块;选取有代表性的景区点、旅游集聚区、地标性建筑,编制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导览图;推出建筑可阅读精品线路,宣传推介游客必到建筑。
二是要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水岸联动带。开通与岸线旅游功能集聚区相匹配的可以多点停靠的短、中、长线精品主题游线和滨江旅游巴士,推出一批两岸最佳摄影地、两岸最佳眺望标识区,完善游览配套服务。
三是要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品牌活动带。推出品牌体育赛事、水岸演艺、立体灯光秀和音乐喷泉等。 本报记者 王军
建议
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贯通不易,之后的精细化管理更难。目前,城管部门已在岸线管理中遇到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亟待打通管理上的“断点”。
我曾跟随城管执法人员到过徐汇滨江,当时正有人放风筝,城管人员上前劝阻,对方却反驳“有哪条法律说不可以”。城管人员苦于拿不出执法依据,只能耐心劝导。
目前,上海已经积累了针对特定区域综合管理立法的成熟经验,比如人民广场、陆家嘴、外滩风景区,都有特定区域综合治理的地方性规章发挥作用。岸线管理中遇到的遛狗、放风筝、玩滑板、无人飞行器升空、水体放生、钓鱼等管理难题,都可以先通过民意征集对策,等到成熟后行地方立法。
除了管好地面,也要管好立面,尤其是贯通时间久了之后,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甚至伸展度高的绿化是否会有安全隐患?岸线贯通管理应以相关立法为依据,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人共担风险管控责任、人人共享风险管控利益。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汤啸天
调查
滑板车撞漫步者
前些天,记者沿岸线步行,因为天气晴好且凉爽,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玩,有些还推着童车。半小时之内,有三四名3-5岁的孩子玩着滑板车,从几辆童车旁呈“之”字形绕行。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这里有个下坡,晚上有很多小朋友骑着自行车或踩着滑板车冲下来,有点危险,因为一旦刹不住就会撞到散步的人。
没多久,记者就看到一名小男孩踩着滑板车,从斜坡上冲了下来。尽管同行的爷爷将绳子绑在滑板车车头用以减速,但滑下来的速度并不算慢。这里能玩滑板车吗?附近一名保安表示他们“不管”,这里地方宽敞,常有家长带孩子来骑自行车或玩滑板车,“只要家长管好孩子就不会出什么事,这里也没出过什么事。”
不过,记者在绿化带旁找到了一块竖着的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禁止宠物入内、禁止游泳、禁止攀爬、禁止轮滑、禁止放风筝等。莫非禁令形同虚设?记者就此事再次与保安沟通,对方却给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的答复:一般小孩子在这里玩滑板车他们不会阻止,但滑旱冰是不允许的。
回应
按等级分类施策
■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随着苏州河沿线滨水区域的贯通开放,来此健身休闲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管理”成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除了加快立法进程外,沿线各区也在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管养模式。
比如长宁区,由区建管委牵头综合考虑市政、河道、绿化、景观、环卫等方面,对滨河开放空间实施一体化养护。各部门和基层社区通过联络员制度实现常态对接,建立定期会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置,已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苏州河两岸整体空间尺度较小,部分区段老旧建筑较为集中。针对岸线立面的管理,我们已会同市房管局牵头开展苏州河沿线建筑外立面整体整治。经全面梳理评估,明确了50多处待修缮整治的建筑点位,将结合建筑保护等级及具体整治措施,分为三级整治对象,分类施策,分别按照整体设计、立面附属规整、粉刷清洗等不同要求开展整治。目前沿线各区已基本明确整治任务及方案,年内将确保重点区域的完成。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