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品建筑讲故事  在行走中带你读懂上海
第8/9版:新视界 2020-09-18
旅游节期间,本市评选出第一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

品建筑讲故事 在行走中带你读懂上海

武康大楼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张家禾是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首席传讲人,从2010年起参与打造“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白色恐怖下党的城市斗争”现场教学线路。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陕西北路“吴掌柜”在西摩会堂前讲解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外滩历史建筑群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周力既是SMG五星体育首席编辑,也致力于对上海城市文化的阅读和书写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邓郁馨利用英语特长为中外游客讲好杨浦故事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扫码听宣传大使“阅读”老建筑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松江方塔、国际饭店……这些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一段渐行渐远的城市记忆,更体现了这座城的内涵和特色。

目前,上海开放建筑共1467处,设置二维码2458处。到今年底,开放建筑预计达到1700处,比2019年增加近500处,设置二维码预计达到2800处,比2019年增加近1000处。

要真正读懂上海,你不妨跟随上海最新评选出的“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走进一条条梧桐浓荫里的小巷,看一幢幢风情万种的各色建筑,触摸城市的文化印记。

2020上海旅游节期间,上海评选出第一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有致力于开发在行走中“阅读”建筑的教授,有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记录上海城市文化,有长期公益性地带队“阅读”建筑的志愿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深爱着这片土地,用自己的特长讲述、传播精彩的建筑故事、上海城市故事。

行走阅读

张家禾 反复考证每处“阅读”点

“1948年12月30日,李白就是在这个房间发一封重要情报时,不幸被特务逮捕……”站在黄渡路107弄15号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前,60多岁的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首席传讲人张家禾手握扩音器,为十多名市民讲解这幢外表不起眼的房屋承载着的人文故事。

从山阴路、多伦路到黄渡路……短短十年间,张家禾及带教的中青年教师走了近千遍,为近三万人次讲解多伦路街区一幢幢老房子承载着的红色故事。日前,张家禾被评选为虹口区“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

现场考证中收获惊喜

张家禾从小生活在祥德路,工作单位在欧阳路,对虹口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情感。2010年开始,时为虹口区委党校副教授的张家禾着手整合虹口区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资源,推出“阅读”建筑、党性教育现场教学项目;2016年,临近退休的张家禾成立了张家禾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带教更多中青年教师参与“阅读”建筑讲解活动。

“阅读”建筑,张家禾在大量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因年代跨度很大,很多资料对同一事件、同一地点的说法常有差异,甚至互相矛盾。“孤证不立!每一处建筑‘阅读’点,我都会通过多份史料、实物进行反复验证。”张家禾介绍,他在资料与资料、资料与现场之间进行反复比对,分析鉴别,尽可能找出最权威的资料、最可信的说法,对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在现场考证中,张家禾总有许多意外收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3位年轻的左翼作家沙汀、艾芜、周立波都曾住在秦关路44弄,这里本不在“行走”的范围内,可到现场一看,秦关路的44弄就在横浜路边上,成了可用资源。

在张家禾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特别的“作战图”,记录了他精心安排的讲解点位、行走线路。

不显眼的石柱有故事

如何让一幢幢建筑“活”起来,引发更多市民“阅读”建筑的兴趣?张家禾总能找一些不显眼的“阅读”点位进行讲解。

他带队走在祥德路、山阴路交界地带,指着道路两侧相距300米远的低矮石柱说道,这里至今保留着两块界碑:一块英文界碑嵌在山阴路340弄积善里一处墙体中,表示施高塔路(今山阴路)是租界当局越界筑路的产物;一块是华界界碑,在祥德路25弄门口处,表示祥德路完全在中国人管辖之下。

他介绍道,1911年,公共租界越界修路修到山阴路,立碑代表这条马路是租界范围,这也导致后期这条马路到此处,忽然就改变了路名——界碑往南是山阴路,往北是祥德路。英文界碑上的MCR三个字母分别代表Municipal Council Road,是当时工部局在公共租界及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域内设置的道路边界标志物。

两块低矮石柱居然承载着这条道路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市民兴趣大增,纷纷拍照留念。

巧用竞猜游戏增趣味

带队“阅读”建筑,时间往往都是提前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预约的,时常会遇到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张家禾直言,只要学员不提出更改参观时间,他就一定会提前十分钟在约定地点等候大家。

如何激发学员的兴趣,对讲述者是很大的考验。多伦路上有多家美食餐厅、古玩店,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吆喝声,吸引了很多学员的眼球。为此,张家禾准备了N个竞猜小游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在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外,张家禾说道:“这套房子是鲁迅租借的房子,请你们猜一猜当年的房租是多少?”随即,他还介绍了当年的货币购买力,1元钱可以购买16斤大米、5-6斤猪肉、6尺布料、一个月的订报费、一顿2人份的西餐费……学员们纷纷开动竞猜道:“30元”“20元”“40元”……最后,张家禾公布答案,当年,鲁迅支付的月租金为45两白银、约63元,而鲁迅当年的稿费价格为3-6元/千字,因此能接受这么高租金的房屋。

进入9月,连续忙碌两个月的张家禾终于有点闲暇时间,来设计新的“阅读”建筑线路,继成功推出“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阅读”建筑线路后,他计划近日再推出一条“鲁迅小道”暨左翼文化运动在虹口新线路。

接力阅读

周力 逛逛弄堂 挖挖故事

“只是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做点记录,不想让一些老故事失传。”黄浦区“阅读”建筑宣传大使周力是土生土长的黄浦人,他坦言,完全没想过,因为个人兴趣爱好而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竟吸引了那么多阅读者。作为一个会讲故事、善于讲故事的人,他还将用自己的笔端、镜头讲述更多生动活泼的上海故事。

记录有价值的老故事

因为父母工作忙,周力自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喜欢说老辰光的事情,隔壁房子曾经住过什么人?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在上海求学时就住在自忠路上。”周力回忆道,奶奶喜欢回忆过去的经历和见闻。十年前,周力送别94岁的奶奶后,突然觉得自己与70年前的上海断了联系,听不到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了。

2018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周力和三四位朋友一起坐在淡水路上喝咖啡,一位朋友感慨地说道:“你们想过吗?七八十年前,在这里,丁玲、胡也频可能正在生炉子,沈从文可能坐在树荫下喝茶……”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周力突然联想起很多,奶奶曾经给自己讲过很多亲身经历的老故事,疏于记录。于是,周力决定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将经过考证的老人口述历史记录下来,起名为“老周望野眼”。“望野眼是指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或工作分神。”周力解释道,他巧借“望野眼”作为微信公众号名。

从开通微信公众号至今,周力写了1000多篇原创文章,大多记录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的人文历史,甚至还考证出一些独家发现的人文故事。有一天,周力在顺昌路建国东路口的西北角,看到一扇石库门的门头略有点蹊跷,向着东南方向开着,走近才能看到门头上写着两个大字:协裕。“协裕”究竟是什么来头?周力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在顺昌路建国东路口附近有一个“协裕当”。经过反复对比、考证,他发现“协裕”二字,解放前曾经是家当铺,诞生于1921年,持续经营至1966年前后。

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

除了记录故事,周力也努力挖掘新故事。

在上海,有很多小路冠以“支路”,非常有趣。近日,周力开始拍摄各条支路上的建筑、居民。华兴支路、新民支路、斜土支路……在周力的手机里,已经存有40多条支路的摄影作品。现在,周力还通过搜索系统,查询不同时期命名的支路,努力寻找每条支路特有的人文故事。他说:“我计划多拍摄一些小马路,将通过不同主题进行展示。”

周力曾经在“上海最短的马路”“上海最窄的马路”的主题写作中,写了很多评弹的内容,并意外收到一位未曾谋面的忘年交送来一箱珍贵的评弹磁带。随后,周力将这箱磁带转交给王家卫监制的《繁花》剧集剧组,这些吴侬软语有望在剧集中出现。

黄浦区有什么老房屋改造、老店铺装修,周力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知道我喜欢逛工地,给我传递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周力笑道,很多老店铺装修,摘下旧招牌,墙体上的老物件就会“重见天日”,是考证这些建筑最有价值的材料。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改造时,江西中路东北角的原星火日夜商店上方一块全英文店招“CHINA REALTY Co.LD”,周力第一时间赶去现场拍摄,经过专家研究考证,得知这里曾经是一家美国人开设的房地产公司所在地。

工作之余,周力每天坚持逛一条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弄堂,哪怕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多看一样,就可能多挖掘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趣味阅读

吴斐 陕西北路“掌柜”这么“玩”

秋日的午后,宁静的陕西北路一路树影斑驳。

9月11日下午,陕西北路600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负责人吴斐正在为当晚举行的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做准备。看着两位年轻人推门而入,吴斐拿起两份《陕西北路探访指南》宣传册,为年轻人讲解这条街区的历史。

敲开“新主人”的大门

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南起巨鹿路、北至新闸路,长度约一公里,是有百年历史的老马路,曾是学者、商界名流的聚集地,沿街拥有西摩会堂、何东公馆、华业公寓、马勒别墅等21处优秀历史建筑、名人名居和文物保护建筑。2013年,此路段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但颇为遗憾的是,不少老建筑是民居或办公地点,风采被“遮蔽”了。近年来,在静安区文旅局的努力下,一些老建筑的大门打开,迎来一批批市民和中外游客。吴斐经常以志愿者身份带队参观,讲述陕西北路的一些家族故事、历史片段,渐渐地“陕西北路吴掌柜”成了她的“名号”。

“阅读”建筑也很好玩

为激发市民“阅读”建筑的兴趣,“吴掌柜”积极创新,比如邀请各路“高人”来到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带领市民以丰富多样的方式“阅读”建筑、探秘街区。

陕西北路街区的地砖有什么不一样?窨井盖上的图案有什么变化?趴在人行道上,拓印窨井盖或是地砖上的铜牌,那是怎样一种体验?吴斐邀请来自江苏南通的拓印老师,带领市民拓印城市的痕迹。体验者先扫清地面标的物上的浮灰,均匀洒上水,覆上生宣,用棕老虎或棕刷在上面垂直敲打,挤去宣纸和标的物之间的气泡,再用墨包蘸上适量墨汁,由边框逐步向内拓印。拓印窨井盖、地砖,成为市民游客“阅读”建筑的新时尚。

陕西北路上的“法国梧桐”如何得名的?上海植物园科普部工程师寿海洋走进陕西北路街区,带领参观者认识沿街的植物:装点了上海众多美丽街道的“法国梧桐”其实是英国树种,只是因为当年在法租界种植最集中,久而久之被“误读”了;行至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附近,寿海洋介绍了桂花树、香樟树、泡桐等数十种上海常见的植物。

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不仅是游客休憩场所,也是“阅读”建筑的空间,一楼展厅挂着20多幅陕西北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图片。游客对哪幢建筑感兴趣,扫一扫二维码,便能了解其“前世今生”。

有序开放才能持久

从新闸路沿着陕西北路向南漫步,人行道地砖间隔十多米会镶嵌一块铜牌,书写着陕西北路休闲街等字样;人行道狭窄,有些区域仅能一人通行。陕西北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马路中的一条,大部分路段保持着一百年来的路宽,绿树成荫,掩映着一幢接一幢的百年老建筑。“它紧邻南京西路商圈却没有变成商业街,保留着石库门、洋房民居、学校、教堂、出版社等等,是一条原汁原味的百年老街,这也是这条街真正宝贵的地方。”吴斐这样说。

漫步陕西北路,昔日的何东公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成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办公场所,崇德女中旧址是七一中学办公楼,西摩会堂坐落在机关院子里,事实上陕西北路的大部分老建筑难以对公众全面开放。位于陕西北路186号“荣宅”修缮后恢复开放,吸引参观者排起长队。

如何让老建筑开放参观更加有序?在静安区文旅局的协调下,陕西北路采取了与沿街单位协商、通过网络报名、在指定时段有组织地安排参观,避免了干扰街区单位正常工作。

吴斐认为,“建筑可阅读”重在“阅读”,不仅仅是市民、游客来此打卡拍照,而是通过深入专业的讲解,让人们更了解城市历史、珍视城市文化。在陕西北路的操作中,通过官微报名每次组织20-50名参观者,有时也邀请老建筑专家带队走进优秀历史建筑,沿街单位很快也加入了“建筑可阅读”,七一中学的学生成立了讲解志愿者队,一届毕业新的一届接班;辞书出版社的青年编辑经常为参观者提供引导、讲解等志愿服务。

智慧阅读

邓郁馨 向世界讲述“杨浦精彩”

在杨浦区秦皇岛路1号的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讲解员邓郁馨正在360°全景滨江导览区练习英文讲解,这也是她日常工作之一。作为杨浦区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因为持有英语导游证,她被推选为杨浦“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

每天更新讲解稿

“我曾经接待过很多来上海、杨浦参观的外国旅游团,发现很多外国游客对中国、对上海并不了解。”邓郁馨介绍道,杨浦滨江正在创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示范区,她作为首批英语导游,正在把杨浦滨江5.5公里范围内的优秀历史建筑讲解稿翻译为英文,努力为更多外国游客讲好杨浦故事。

秦皇岛路码头到杨树浦发电厂的5.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岸线,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创造了“百年工业”中国众多之最,兴办了中国最早的机械造纸厂、远东最大毛条生产厂、制皂厂、中国最早的工业自来水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杨浦滨江岸线长、工业遗存多,为了记录滨江岸线的点滴变化,邓郁馨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将经过考证后的说法补充记录进讲解词里。雨水花园所在位置就是上海第一毛条厂旧址,栈道全部采用钢结构,栈桥上则以九块钢板镌刻新怡和纱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让百姓能在游览中“阅读”历史。“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华丽转变为‘生活秀带’,当我带队走到雨水花园,会重点讲解杨浦滨江正在打造生态示范区。”邓郁馨介绍道。一次,她带队讲解时,听说了杨浦滨江也在积极建设生态示范区,并查阅了相关官方信息,得知杨浦滨江有着极其优质的城市自然禀赋,已经发现苍鹭、白鹭、夜鹭等近30种鸟类,杨浦滨江计划在滩涂周边增加浆果类树木等。

沉浸式“阅读”体验

为讲好杨浦故事,邓郁馨积极利用多种新媒体,带领游客体验沉浸式“阅读”。

在杨浦滨江智慧旅游服务驿站,邓郁馨首先向游客推荐360°全景滨江导览区体验。游客通过转动舵轮,可以选择杨浦滨江沿线10多处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和代表性建筑,结合语音讲解来了解杨浦滨江的“前世与今生”。

“当年,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从黄浦码头登船赴法勤工俭学,乘坐的就是这艘轮船。”在“感悟红色”滨江故事会互动区,邓郁馨通过触控点击屏幕和语音播报,仿佛重现毛泽东同志当年送早期留法学生启航的历史瞬间;“全景游杨浦”智能地图展示区,邓郁馨为游客们演示通过VR全景看展馆,比如百年水厂杨树浦水厂全景游等。

“世界会客厅”欢迎你!作为“世界会客厅”的一名工作人员,邓郁馨利用英语特长,为中外游客讲诉杨浦故事、上海精彩。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