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瞄准》谍战剧,就能得高分吗? 上海子弟兵冰雪中永远的丰碑
第15版:文体新闻 2020-10-23

上海子弟兵冰雪中永远的丰碑

纪录片《不朽的英雄赞歌》今晚播出

本报去年10月24日刊登“一封情书”的版面

本报讯(记者 吴翔)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上海推出纪录片《不朽的英雄赞歌》以为纪念。这是从上海的视角切入,通过以上海子弟兵为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参加长津湖战役,讲述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美军陆战一师的故事。

纪录片采访了当年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老兵,他们回忆了在极端严寒之下不畏困难和牺牲,坚决完成战斗任务。浴血奋战的勇士中,既有人们熟悉的战斗英雄杨根思,还有“冰雕连”的许多无名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进攻,化为了冰雪中永远的丰碑。长津湖战役扭转了战场局势,打破了美国人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言,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的代表之役。

在后方,上海市民也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支援前线。1951年1月,上海组织了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奔赴前线,摄制组从当时的新闻影像出发,寻访了医疗队总队长、著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的后人,并找到了黄家保存70年的珍贵文物——一百多位医疗队成员的名牌。通过讲述医护人员救治伤员的故事,展现了祖国和人民就是前线战士坚强的后盾。

纪录片中还有一位特殊的老人,她就是本报去年报道过的抗美援朝“一封情书”的主人公朱锦翔。

在抗美援朝期间,上海市民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许多青年告别亲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1951年,空军2师22岁的鹿鸣坤和18岁的朱锦翔相爱了,鹿鸣坤随后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一封封战火中的情书见证了这对平凡恋人的大爱。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信是唯一维系感情的纽带。朱锦翔如今将有些书信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方收藏,她自己一直珍藏着唯一一封情书。这封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书信已经泛黄、薄如蝉翼,在信中,鹿鸣坤是这样向恋人倾诉衷肠的:“锦翔:我刚从东北回来,收到了你的来信。当时我是累的,头痛、腰酸,阅过信之后,我特别兴奋。兴奋的就是,你能针对我的思想来帮助我。我有这样一个人经常帮助我,工作会更起劲,改正缺点更快,你的帮助是真正的从革命利益出发……”沉浸在爱情中的朱锦翔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3个月后,竟会收到鹿鸣坤在空战中牺牲的噩耗,而这封书信竟成为恋人留给自己的绝笔。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英雄们的故事传唱至今。不少专家看过该片之后认为,“在抗美援朝的大历史背景之下,该片选取了上海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片中采访的志愿军老兵和历史亲历者口述,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物和档案资料也非常具有史料价值。用故事的方式讲述英雄的事迹,让历史生动感人。”

70年后,缅怀英雄,赞歌不朽。这场战争所展现的中国人民团结勇敢和无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被后人铭记。该纪录片将于今天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10月25日21:00在上海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