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广告 丹青溢彩  翰墨生香
第16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2020-10-23

丹青溢彩 翰墨生香

回望朵云轩120周年与上海书画出版社60周年

《萝轩变古笺谱》

《中国碑 帖名品(典藏合集)》

朵云轩是上海乃至全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书画出版社则与朵云轩同气连枝。昨天下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举行的“大美朵云 翰墨华章——朵云轩创立120周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文化艺术界学者、专家畅谈与两家的渊源,“他们是与中国艺术密切相关的知名文化机构。”

书法家的记忆犹新

“1964年,文物出版社曾与朵云轩合作,珂罗版印制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郭沫若的《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诗词墨迹。由此可见,文物出版社和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苏士澍讲述了他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文物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后了解的历史,在他的回忆中,《历代书法论文选》《现代书法论文选》等出版物一直是书画爱好者的案头必备,而《中学生字帖》《历代法书萃英》《中国碑帖经典》《中国碑帖名品》等系列字帖,在读者中有口皆碑,是书法字帖中的经典品牌。“《书法》《书法研究》《朵云》《书与画》等专业期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画爱好者。这其中,尤以《书法》杂志对书法界影响最为重要。”《书法》正式创刊于1978年,视野开阔,敢想敢干,不仅在1979年第一次举办了全国规模的群众书法活动、1980年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更是在1985年率先开展国际书法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书法名家。

合作者的历历在目

“我们的文明是书籍的文明,也是图像的文明,书籍是用文字,图像是用艺术,构成了文明的光芒。上海书画出版社从1980年以来,就致力于高水平的艺术研究,出版了大型工具书、大型的文集和大型的画册,数次召开国际国内学术讨论会,是国内领先的美术出版社,在艺术普及上更令人钦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知名艺术史学者范景中印象深刻的是朵云轩复刻的《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画谱》,他会经常翻阅,并在教学中使用。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也对木版水印《萝轩变古笺谱》印象深刻,他回顾了上海博物馆与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长期合作的历程。“1981年,历时3年的木版水印《萝轩变古笺谱》出版,底本即为上海博物馆藏明天启六年孤本。上世纪80年代,朵云轩是收购民间书画碑帖等艺术品的重要窗口,以谢稚柳先生为组长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朵云轩的库藏做了全面的排摸鉴定,同时,朵云轩向国家捐赠所藏历代书画作品,其中提供给上海博物馆84件,提供给辽宁博物馆218件,以充实丰富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的藏品。”

几代人的执著努力

1900年,朵云轩笺扇庄成立,这也标志着其后名闻文化艺术界的上海文化老字号——朵云轩的正式诞生。朵云轩初营苏杭雅扇、各式信笺,到开展艺术品经营、收藏、拍卖、研究,培养和熏陶了众多知名书画家,今天已经发展成为集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产业集团。

起步于朵云轩木版制编辑部的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起航之初,以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历代名家书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告诉记者,“几代书画人非常执着,不惜长期投入,很多项目都持续一二十年,五六年一个项目是普遍现象。韩天衡、周慧珺、刘小晴、刘一闻等曾先后借调到书画社工作,少则三个月,多则半载两年,使书画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书法家方传鑫等更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书画社,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尤其应该向他们致敬,记住他们。”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在座谈会中表示,朵云轩120年、书画社60年,既是发展历程的节点,更是全新的起点。

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上海市副市长陈通出席了会议。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