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长圩村的党总支书记戴美英忙得不亦乐乎,眼下正是青毛豆、花生丰收的时节,每天都有20吨的新鲜蔬菜销往上海。
长圩村是海门蔬菜种植大村,2007年,该村成立了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长圩村蔬菜品牌。在上海市场销售中,戴美英发现凡是时鲜蔬菜上海人都抢着买,由此萌生了开直营店的想法。2014年,长圩村在上海宝山区开设了2家蔬菜直营店,虽然店里蔬菜价格略高,但每到销售时间,上海市民还是排队购买,他们认为长圩村的蔬菜令人放心。前几年,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物联网系统。上海市民只要打开手机,查阅合作社网站,就能清楚看到进入门店的蔬菜在地里的种植情况。长圩村蔬菜的放心、新鲜,深深扎根在上海人心中。如今2家蔬菜直营店每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占了全村蔬菜销售额的40%。
近年来,海门一直把农业对接服务上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成为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每年有接近80%的农副产品销往上海,特别是万年芋艿、四甲山药等蔬菜和大红袍赤豆等,都以上海市场为主。“十三五”期间,海门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其中5万亩高标准农田已成为专供上海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强盛公司、欣乐合作社已成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目前海门已在上海新建农产品直销门店8家。全区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销售额已突破50亿元,在沪销售额已突破48亿元,其中粮油类9亿元、果蔬类21亿元、肉蛋类11亿元、水产类7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建设“菜篮子”的前提。近年来,海门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与执法检查,让海门农产品成为上海市场的免检产品、上海市民的放心产品。
除了当好“菜篮子”,海门还积极做好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十三五”以来,海门每年都要举办农业对接服务上海合作交流活动4次以上,年邀请在沪客商来海门开展考察交流500人次以上,年吸引沪资投入海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8亿元以上,每年都要新建1至2个直面上海市民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如金盛度假村、金伍叶生态农业园、都市玫瑰园、天籁村枇杷园、奥伦达部落、九龙岛湿地公园、大东博士园等,并通过枇杷节、玫瑰节、山羊节、伏羊节、果蔬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上海游客到海门休闲旅游,年吸引上海游客占游客人数的八成以上。本报记者 唐闻宜 特约记者 俞新美 通讯员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