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首部学前戏剧教材昨首发 《上海屋檐下》回归话剧舞台 民谣糅进巴赫 风筝和鸟齐飞
第14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10-28
纪念夏衍诞辰120周年

《上海屋檐下》回归话剧舞台

话剧《上海屋檐下》剧照

黄梅天,老弄堂,石库门,亭子间……老上海屋檐下的市井生活,五户人家的琐碎家事,错落有致地展现在舞台上,犹如一幅社会风俗画。三代话剧人跨越半世纪全新演绎的海派经典话剧《上海屋檐下》重新回归舞台,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至10月31日。

《上海屋檐下》是中国现代剧作家夏衍193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在这部话剧中,他没有采用以往的历史剧创作手法,选用一些历史人物或是英雄人物来铺陈故事,而是将目光放在他生活过十年之久的弄堂内的老百姓身上。

该剧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中的一个横断面,描写了生活在大城市底层的一群小市民和贫苦知识分子平凡的生活。它从被捕入狱8年的匡复被释放后开始,匡复到好友林志成家来探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儿葆真的下落,却得知妻子已与志成同居,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匡复已死……全剧除了这条主要情节线以外,还有几组人物:失业的大学生、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勉强糊口的小学教员、儿子战死的老报贩,这些人都拥挤在一个屋檐下,合奏着小人物的生活交响曲。

今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25周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创立70周年,也是夏衍诞辰120周年。导演王筱頔在2007年首次执导《上海屋檐下》,本轮演出由刘鹏、顾鑫、高蓉、朱晔等联合主演,桑琦担当舞美设计。

每次《上海屋檐下》复排,王筱頔都希望能够保持这个戏的独特味道,那就是小人物带来的市井气息。本来应该一家人居住的房子里,住了五家人,每家人都有自己无法逃脱的现实困境。狭小的空间,透不过气的生活,这样的暗喻,这样的象征色彩,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中下层人民共同面临的苦难。

全剧没有音乐,全部使用真实音源,叫卖声、留声机播放的歌曲、雷声、雨声……贴切的表达形式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回到那个年代。主创将夏衍年轻时的照片印在了面幕上,一双眼睛凝视着观众。这也体现出这部经典复排的现实意义,主创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关怀别人,看待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上话除了把这部经典作品再度搬上舞台之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策划“剧场的耳朵”夏衍文选特辑,特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十位演员用声音重现十篇经典作品,推出三场主题讲座和两场互动活动,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这位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和他的经典作品。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