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午开幕,科学家“天团”跨界交流,在上海碰撞出灿烂的创新火花 本版摄影 记者 徐程
■面对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第三届论坛特设病毒之战——世界顶尖科学家病毒峰会,邀请多位病毒学专家共话人类对抗病毒的持久“战疫”
■面对全人类和其他生物面临的共同威胁,第三届论坛设立共同家园系列峰会,从多视角探讨人类不同族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延续前两届论坛传统,全体参会科学家共同参与、开放讨论科学和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莫比乌斯论坛今起在云上开展,打造持续42小时的“科学马拉松”
■提供71场活动、共计150小时的视频直播和回放,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科学盛会
本报记者 郜阳 马亚宁 易蓉
秋日上海,黄浦江畔,群星再次闪耀。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今天开幕。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抵达上海现场参加论坛。他表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致力全球科学家的合作,让新生代的科学家参与到全球合作,建立未来合作的范例。
开幕式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揭牌。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委员会科学家代表发出科学声音,表达理性态度。
在开幕式后的“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主题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击新冠和非典的领军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作主题致辞。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系与化学系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2015年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分别就人工智能、科学转化、生物医药和疫情防控等话题发表演讲。
钟南山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轻人要以顶尖科学家为偶像,但要消除盲从
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新冠病毒的防治局面会越来越好,世界会越来越光明。
钟南山说,一场论坛能够聚集这么多顶尖科学家是很难得的。面对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环境,聚集科学界客观理性的声音,寻找科学应对之道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为此奉献出了生命。
钟南山动情地说,自己看到各国同行们持续奋力推进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工作,这是告慰牺牲者的最好方式。“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包括今天在会场和网上出席论坛的诸位科学家,都为疫情做了大量研究,提供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在钟南山看来,除非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边界完全封闭的时代,否则就必须面对这么一个严肃的格局。怎么样以科学的手段把新冠疫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怎么样用科学手段在国家政策、生活习惯、社会认知等方面,尽可能找到共同点,争取更好开展跨国防疫合作?又该怎么样促进科学界和其他各界有效沟通合作?钟南山对此深有体会,今年3月以来,他就与外国科研同行开展了长期友好的合作。“我们发现科学家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在早期诊断、传播途径、抗体治疗和疫苗研发上有很多共同语言。”
钟南山严肃地表示,面对潜在和其他可能暴发的疫情,人们必须摒弃分歧、共同面对。“这不是一般的漂亮话,而是需要认真对待,坚持维护的。”他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建立一个牢固的信仰。”
钟南山相信,全世界数不清的年轻人会以与会专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通过偶像,学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
钟南山至今仍然在为抗击新冠疫情奔忙。然而,当他收到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邀请时,他欣然应允。钟南山坚信,新冠病毒的防治局面会越来越好,世界会越来越光明。
雷蒙德·斯蒂文斯 美国结构生物学家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提供“可负担”的医疗是生物医学工作者的使命
“十年前,当人们认为无人驾驶只是一个梦而嘲笑的时候,不承想短短十年这一切成为了现实;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快速检测技术令病毒的快速控制、疾病的快速治疗成为可能,这些都是转化科学带来的力量。”雷蒙德·查尔斯·斯蒂文斯(Raymond Charles Stevens)发表演讲时提到,转化科学需要国际化合作,提升算力、整合数据来助力人类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同时如何为人群健康提供“可负担”的医疗也是生物医学工作者的使命。
在谈到转化医学时,斯蒂文斯强调了“整合”与“算力”。人类对生物学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海量生物学数据将是解题的重要关口,细胞、蛋白质等海量生物学数据以更快的速度从全球范围涌来,不同形式的数据如何集成、整合是关键;而同时,当生命科学在不同层级上分别向极致发展,如何将一切整合起来,计算机算力也是目前的瓶颈所在。他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芯片也广泛开发,这些成果与生物学结合,将在并行算法处理、数据库、软硬件方面带来突破。
“我们需要更好的计算机才能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需要在未来更多研究中取得进展的地方。”他展望道,“想象一下,我们从生物标记和成像技术中获得的数据和所有不同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快地阅读、检测疾病,然后治疗疾病。而且,这是无论你在什么国家,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的。”
在疾病治疗方面,斯蒂文斯也指出方向——应从心血管、肺和代谢疾病来攻关事关更多人群健康的命题,努力使诊断、治疗费用变得更便宜,普通人更容易获得,这也是生物医药的全球努力方向。
谢晓亮 2015年阿尔巴尼奖得主
单分子酶学、单细胞基因组学开创者
只有科学才能将人类从新冠肺炎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谢晓亮带来了新冠肺炎治疗的一些好消息。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当时正在瑞士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谢晓亮,立刻改签最近的航班赶回北京,一心想为抗疫出力。目前,全球进入三期临床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用来预防的。而感染病毒后的特效药,还是空白。谢晓亮正在带领团队寻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希望可以给新冠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我的专长是单细胞基因组学,不是病毒学家,也不是免疫学家,但当意识到单细胞基因组学也许有可能帮助找到中和抗体的时候,我们太兴奋了!”谢晓亮指出,当前还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血浆疗法成效显著。血浆疗法中的有效成分,正是人类免疫系统产生的中和抗体。不过,血浆来源十分有限,要激发新冠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需要康复者1200毫升的血液。因此,希望找到高效的中和抗体。
在血液中寻找中和抗体的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幸运的是,利用最新的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谢晓亮将寻找时间从年缩短到月,仅用了两个月就找到14个高活性的中和抗体。5月17日,谢晓亮团队在《Cell》上发表阶段性研究进展,对14个抗体中活性最高的抗体BD-368-2展开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抗体分子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和短期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最新的研究发表于9月14日,研究结果合理化了一种新的RBD表位,该表位具有很高的中和效力,并证明了BD-368-2在治疗COVID-19中的治疗潜力。
目前,谢晓亮团队找到的一批具有极高中和活性的优质抗体,正在积极推进临床试验。谢晓亮在演讲结束时说:“作为科学家,我们相信只有科学而非政治,才能将人类从新冠肺炎的灾难中拯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