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
时隔30年  沙特伊拉克重开口岸 特朗普给后人“挖坑” 基辛格李显龙提忠告 韩日启动“和解模式”
第14版:国际新闻 2020-11-19

特朗普给后人“挖坑” 基辛格李显龙提忠告

呼吁美下届政府 避免与中国对抗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总统特朗普正急于利用剩下的几个月,尽可能给美国和世界深深地烙上自己的印记。

危险的苗头引起许多政要的警觉。日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政要对中美关系的走势提出了忠告。

煽风点火不得人心

根据美媒爆料,特朗普上周在白宫会议上语出惊人,向高官和幕僚咨询起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选项问题。与会官员一致劝阻特朗普,他们认为在试图从中东战事抽身之际,这样的军事行动只会让该地区爆发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如果美国与伊朗开战,特朗普就有机会以战时为名暂缓交权;如果战事不顺,他也可以把烂摊子丢给拜登;等到拜登接盘,他面对的也是千疮百孔的美伊关系。

幸运的是特朗普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暂时放弃这一打算。尽管中东逃过一劫,但在特朗普眼里,对手可不止一个伊朗。国务卿蓬佩奥最近在欧洲与中东窜访,四处煽风点火。他16日飞抵法国,打算在欧盟峰会开始前继续炒作反华议题,游说欧洲国家紧随美国。

蓬佩奥并未得逞,此行甚至可以用尴尬来形容。法国总统马克龙竭力淡化蓬佩奥此访,不仅没有举行欢迎仪式,还再三强调会面是在美方要求下安排的,两人的会谈内容将全部对拜登团队公开。蓬佩奥从法国飞抵伊斯坦布尔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则明确拒绝同他会面,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只得称,埃尔多安及土方官员“都没有找到时间”。

多国政要呼吁冷静

蓬佩奥注定四处遇冷碰壁。一来,他出访的国家均已承认拜登胜选,而他自己拒绝承认特朗普败选。二来,对于美国拉拢其他国家反华的想法,绝大多数国家都唯恐避之不及。

此外,蓬佩奥也是在给民主党和拜登“挖坑”,想最大程度保留特朗普的“外交成果”,无论是伊朗核问题,还是对华关系,都尽可能避免拜登上台后能轻松改弦更张。

拜登与特朗普风格迥异,但他的政策团队在一些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也有相似立场。如被外界视为拜登政府防长热门人选的弗卢努瓦,日前竟声称美国在南海要有72小时消灭对手海军的能力。

对于这些势头,美国国内的一些政要和亚太国家的许多领导人充满忧虑,纷纷发出警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6日在“彭博新经济论坛”开幕式上发出警告,美国下一任总统首先要和中国进行对话,双方应迅速建立起机制性安排来保持联系,否则现有的危机可能将超越口头表态,演变成实际的军事冲突。基辛格还认为新冠疫情是中美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希望能够成为两国之间开展政治对话的机会。

基辛格表示,中美要了解对方的关切所在,即便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大不相同,这也会使得双方的对话更加丰富。美国和中国从未与跟对方同等体量的国家打交道,“这是初次经历,我们必须阻止危机转变成冲突。”

1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公开呼吁拜登恢复与中国的建设性关系,对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提出明确批评,希望美国在亚洲事务上从全新起点出发,与中国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以化解分歧,发展共同利益。

对于拜登此前流露出建立对付中国的国际联盟的想法,李显龙明确说不。“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一个会排除其他国家的联盟,尤其是一个没有中国的联盟。”李显龙表示,“如果是冷战式的联盟,各国不打算这么做。我想这不仅是新加坡和亚洲国家的想法。”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接下来几个月确实是一个敏感期。16日,有记者就特朗普政府有可能在剩余任期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问。中方表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中方历来主张,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的意愿也是地区国家共同的愿望。李显龙17日说,日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向外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不管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亚太地区都将坚定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因为各方相信互利合作、互惠贸易比单打独斗强得多,这在当前的困难时期尤为重要。这些理性的声音,希望特朗普、拜登,以及他们身后的美国精英们能认真想想。 本报记者 杨一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