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脑子想办法进行车辆修理,机智灵活避开危险,团结互助的精神很好。因此其运输效率超过一般。”三等功证书上写的这段立功事迹,道出了抗美援朝老兵黄维湘近8个月内在美军飞机狂轰滥炸下始终安全行车的诀窍。
12月15日,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宝善公益服务事务所负责人和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五支队的官兵,来到92岁的黄维湘家,看望慰问这位志愿军老汽车兵,听他讲述开汽车和敌机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
“敌机空中转,扔下照明弹,借光开车看得见,节省电……”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经历,黄维湘自豪地唱起了《英雄的汽车司机员》之歌。
黄维湘是上海人,24岁时以铁道部职工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上海乘火车到沈阳,休整几天后,他和同事们驾驶载满粮食的汽车从丹东开进了朝鲜,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后勤处运输连。入朝的那天,刚好是1953年的元旦。
为切断志愿军补给线,美军不分昼夜轰炸道路、桥梁、汽车。夜间一看到汽车灯光就扫射轰炸,甚至打照明弹搜寻车辆。黄维湘初生牛犊不怕虎,为避免撞车、挂碰、翻车,他每次开车都会开一个小灯照明。一听到有敌机动静或者是防空哨放枪,他就赶紧熄灯停车,等待敌机飞远。如果已经被敌机发现,俯冲轰炸的声音逐渐靠近,他就踩着刹车轰油门,让汽车扬起尘土,并故意打开嘎斯军卡尾灯一分钟,引诱敌机轰炸,熄灭尾灯后,他再猛轰油门往前蹿出一大截,让敌机炸个空。如果遇到敌人打照明弹,他就趁着光亮,一路猛冲,开进树林隐蔽。
“傍晚和黎明会经常起雾,是我们行军的最佳时机,我们就拼命往前跑。”“车上的伪装一定要做好,做饭要挖无烟坑。”多年后,黄维湘想起当年的“保命守则”,依然条理清晰,“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被发现、不打照面,能藏就藏、能躲就躲,它再凶,找不到你、打不着你也没办法”。
因表现突出,黄维湘荣立了三等功。战争结束后,黄维湘回国继续以军人身份留在铁道部,和昔日的汽车兵战友们一起投身于铁路建设。黄维湘还多次获评“师一级先进生产者”。受哥哥影响,黄维湘的妹妹和弟弟后来也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员 李宏伟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