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宜娟
安徽省绩溪县磡头村,建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千米海拔,山环水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保存良好的古村痕迹。
午后时分很安静,远处犬吠留声。高耸的马头墙和大片梯田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而我只喜欢小村的厚朴与古老,喜欢历史积淀后流淌出来的幽古情怀。
一条溪水潺潺的小河,约五米宽,横卧东西,让两边居民隔河守望,靠几座古老拱桥交汇。拱桥上还留有“泰来”“永安”等当年遒劲的字样。村屋依水而建,顺磡而造,错落有致。农舍很简朴,从窗口中能看到挂在墙上的农用工具和草编的日常用品。看户外晒出的农作物,能感知勤劳的村民,日子也殷实。家家户户的小柴房里,整齐堆放着很多木条,用于冬天取暖。村民很厚道,迎面见到的都是一张张笑吟吟的脸庞,走路声很轻,说话也不喧哗,一股淳朴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沿途,我们看到很多村屋的外墙斑驳古旧,被一堆堆野花野草围了起来;好几扇朱门日晒雨淋,褪了原色,生锈的铁锁链已分不清哪是链条哪是锁,似乎真的锁住了万物更迭的时代。转角,我们进入了一条幽静小巷。这里的小巷狭窄,约2米宽。巷口挂有块木牌:“怀恩堂巷”。时间把我们拉回到明代中期,一位许姓官员由于德行仁厚,廉明好义,晚年荣归故里时,得皇上赐地造屋。官员为感怀天恩,取名“怀恩堂”,并立街名为志。如此心怀感恩的淳朴的几代人,是值得拥有这般风水宝地的:三百多平方米的池水,伴着斜阳的折射光影,变成了浓稠的墨绿色。像天上落下的鹅蛋形宝石,镶嵌在七檐五门的庭院中央,蓝天白云、粉墙黛瓦,全部映入一湾池波,让你身在其中,对影成仙境。继续在青石板台上慢步行走,我们看到一座大牌坊,有四柱三门宽、五层高,矗立云天,气势威震,令人景仰。所有雕刻,精致华丽。纹理间,清晰可见百年风尘之印。牌坊名“节妇坊”,距今已630多年。不远处有座“听泉楼”,也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建筑,楼顶四角弧形上扬,古老又灵动。传说是根据水的声响,预测风之强弱。眺望周边,这里还有清代的“节孝坊”、民初的“星辉祠”……
历史似乎在这里凝滞,众多的徽派古建筑聚在一起,传来远古的呼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磡头村,厚重的古老味道,具有挥之不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