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快准稳 高空鹰眼盯牢 随时待命抢修
第4版:直击2021第一波寒潮 2021-01-08

快准稳 高空鹰眼盯牢 随时待命抢修

①工作人员通过“临港之眼”观察到,一处道路积水原因是消防栓渗水

②处理完渗水情况,抢修人员设置维修警示牌并铺撒工业盐防止道路结冰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梦泽

临港

从发现急情到处理完毕,只用不到半小时

寒潮来袭,昨日,临港主城区温度跌至-7℃以下。站在户外,犹如进了冰箱冷冻层,让人体验了一把“速冻水饺”的感觉。

晚上,天寒地冻,街道上空无一人,临港新片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里却灯火通明。过了下班时间,临港管委会应急管理处工作人员刘子全还没有回家。他正和值班人员站在一块大屏幕前,通过“临港之眼”查看主城区的路面情况。

傍晚6时3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刘子全得知新芦居委A区有一处水表发生爆裂,他连忙通知各部门前往现场抢修。“现在是什么情况?积水深吗?物业赶紧过去抢修,先把水闸关了。大家动作要快,在结冰前抓紧时间处理好。”

白天开了好几个会议,晚上又忙着协调处理紧急情况,刘子全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他顾不上休息,一边盯着手机里的微信消息,一边指挥城运中心值班人员调出大屏幕上的实时画面,时刻关注着。

“今天太冷了,夜间温度还会继续降。我们收到气象台的预报后,早在5日就做好了紧急预案。这两天,大家是24小时值班,一旦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各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及时处置。所以我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直盯着,生怕错过微信群里的消息。”刘子全所说的微信群,是指此次应对寒潮来袭专门建立的“应对低温极寒天气保障群”“南汇新城镇雨雪冰冻工作群”。各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灾害信息员均在群内,时刻更新着点位的最新情况。

“现在抢修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供水什么时候可以恢复?”

“34号楼共14户居民,受一楼水阀爆裂影响,该幢楼共7户短暂停水。物业已经第一时间赶过去抢修了,现场我们还安排了志愿者维持秩序。目前积水已经清理完毕,铺好了草垛,居民出行不会受影响。晚上8点,供水就可以恢复了。”

收到新芦居委发来的消息,刘子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旁,值班人员在电脑里输入了居民来电反映的问题以及情况处理的实时进度。

紧接着,刘子全又来到“临港之眼”的操控台前,调出临港主城区其他点位的实时画面,检查有无水管爆裂、道路积水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城运中心指挥大厅的屏幕上,360°显示着临港主城区的高空监控画面。

据介绍,这是由鹰眼全景跟踪摄像机拍摄的结果,同时以增强现实技术为依托,在画面中以AR标签标注低点摄像机、智感设备、报警柱、景区、建筑物、商场、酒店、厕所、公交站、路灯等静态资源,后台对接4G执勤装备、无人机等活动资源,可以实时监测是否有异常行为或警情。

其中,安装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18层大楼楼顶的鹰眼全景跟踪摄像机可以做到40倍变焦,比普通摄像头更高清。除了全景鹰眼摄像头,AR技术还联动低空摄像机、智感设备,再结合AI智能化分析,从而可以辅助空中管制、人流监控、车流预算、市容管理、街面整治、施工监督等城市治理。

刘子全告诉记者,“临港之眼”发现警情后,指挥中心可在线呼叫附近执勤力量快速处置,或者采用自动派单的方式实现问题的闭环处置。“‘临港之眼’是在2020年12月启动建设的,建成后刚刚投用,就大显身手。上次低温寒潮期间,我们用高空鹰眼实时监控滴水湖周边大范围内的交通拥堵情况,用低空摄像机定向调阅湖面、路面的结冰积雪情况,直击道路拥堵源头,保障城市交通安全。这一轮更强劲的寒潮来临,‘临港之眼’也会继续发挥作用。”

说话间,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则预警消息,让指挥大厅顿时忙碌起来。画面显示,在环湖西二路与楠木路交叉口附近的绿化带旁,出现了道路积水。刘子全连忙让工作人员追踪到具体点位,放大画面查看,原来一处消防栓出现了渗水。他立即通知上海临港供排水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带队前往抢修。

记者跟着来到现场时,消防栓的渗水情况已经处理完毕,工人们正在设置维修警示牌,并铺撒工业盐,防止道路结冰。由于处在风口,四面袭来的寒风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但抢修的工人们顾不上裹紧大衣,一路小跑着搬运盐袋,用石砖加固警示牌。

“从发现预警,接到通知,抢修队赶往现场到紧急情况处理完毕,我们只用了不到半小时。”顶着寒风指挥完抢修,上海临港供排水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庆冻得瑟瑟发抖,他告诉记者,临港供排水7日处理完成5项水管爆裂、漏水,6项水表爆裂、漏水,3项停水。“在寒潮来临前,我们就及时推送了预警信息,告知居民做好相关防护工作。我们的热线电话是24小时开放的,一旦居民遇到水管冻裂等情况,都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们今天反应速度这么快,就是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一方面加强人手巡逻,抢修队24小时待命,另一方面提前存储好物资。”

当晚8时40分,道路通行恢复正常。抢修队撤离,继续等待下一个任务通知。刘子全也回到城运中心,在岗位上继续值守。

本报记者 杨欢

虹口

察看公共视频盲区 不放过任何细小状况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位于飞虹路的虹口区城运中心,蓝色大屏幕前,工作人员紧盯画面中的各个角落。-7℃,上海再次进入“速冻”模式,此波严寒创下今冬中心城区的气温最低纪录。虹口区城运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全员在岗,在“智慧城市大脑”的指挥下,从发现问题、指令发布、接单处置到反馈结果和考核,实行全流程闭环,有专人负责,专人监督。“这几天,区城运中心所有工作人员严阵以待,迎接严寒天气的挑战,中心和各街道分中心都增加人手,24小时不间断值守,一旦发现因寒冷出现路面结冰、水管爆裂等突发事件,即时即报,马上通知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现场处置。”虹口区城运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指挥大厅看到,屏幕上正在不断地切换该区的各个道路路口、小区出入口、商场、交通枢纽站等“点位”,每一个“点位”上出现的细小状况都不放过。嘉兴路街道辖区内有一消防栓外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工作人员把画面放大仔细察看后,立即发布指令,请相关街道通知有关单位处置,防止因结冰而打不开消防栓。下午5时30分,嘉兴路街道城运中心分中心工作人员和“一网统管”巡查员在对嘉兴路五台路巡查时,发现沿街路面井盖有出水现象,天气严寒非常容易造成结冰路滑。巡查员上报街道指挥中心后,城运分中心立即联系街道应急队伍赶赴现场处置。经核查,是接水表的垫圈损坏导致,应急队立即更换垫圈,同时通知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公司维修车辆马上到达现场维修。

虹口区城运中心负责人表示,区城运中心和各街道分中心每天举行加强寒潮防范视频会议和值班点名,区城运中心实行“区总值班室、区应急局、区城运中心”统一值班制度,区城运中心和各街道分中心工作人员还会不定时地巡查,查看有没有监控的盲区,确保0℃以下的城区依然能够正常有序运行。

昨天凌晨,保定路昆明路口的路面发生漏水,从而造成这一路段大面积结冰,车辆路过时容易打滑,过路行人、骑电瓶车容易摔倒。北外滩街道城运分中心值班人员和综合执法巡查队人员发现后,立刻联系虹口城发集团,安排环卫工人赶到现场,对结冰路面应急处理,铲去冰层,撒上粗盐,并铺设了20张防滑草垫。工作人员现场初步处置完成后,巡查队又加强对该点位巡查,每两小时查看一次,在发现路面再次结冰后,又补洒了50斤粗盐进行融冰。据了解,该处路面积水为地下水管破裂冒水所致,目前已联系市政部门处理。

记者了解到,虹口区城运中心的综合巡查队、综合执法队、综合监督队“三合一”的综合执法队伍成立以来,高效的应急处置已经成为常态,在这样的特殊天气状况下,更加有效地实现了为城区精细治理和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