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第四届进博会新设生物医药专区 加快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 百年建筑里的“科幻大片” 加快落实教育改革任务突破重点难点
第6版:要闻 2021-02-26

百年建筑里的“科幻大片”

上海“一网统管”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

上海百年历史建筑南京大楼,有了一座1:1“活”的数字孪生大楼。昨天,上海“一网统管”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项目。

宛如“科幻大片”,在物理世界里的所有人、物、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都在数字世界有了虚拟映像。虚实同步,让过去可追溯、未来可预期,更便于多方交互、创新治理……以“一栋楼”作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上海迈出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的最新探索。

“实时体检”

大楼也有数字生命体征

今天,如果你在南京大楼打开窗户,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那么,南京大楼数字孪生系统就会第一时间检测到高空坠物隐患,自动向店内保安手环告警;当保安前往现场处置后,数字孪生系统随即显示窗户关闭,大楼数字生命体征恢复至健康状态……这是发布会上演示的一个案例。

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指导下,黄浦区与华为联合创新,选取南京大楼试点,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共同打造了1:1“活”的数字孪生大楼。

区别于建筑行业提出的数字孪生静态建模,动态数字孪生技术还接入了多维数据,包括政府业务数据、人流数据、气象环境数据、地下地铁和管网数据等,支持以生命体、有机体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上海华为云与计算总经理张英梗介绍:“这相当于给大楼‘实时体检’,并实时输出专业的体检报告。”

系统化的数字生命体征的构建,有助于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例如,消防安全是市场主体管理的重中之重,南京大楼内部有众多会议室、电梯间等封闭区域,存在由吸烟、线路老化等引起的消防隐患,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能及时识别并产生告警,利用手环通知店内保安前往现场处置。

南京大楼是南京路步行街的重要商铺,也承担着门前管理责任,包括维护市容市貌,制止共享单车违停、堆物等,如今大楼数字孪生系统能智能识别这些场景并推送告警给保安,以便第一时间处理,完成闭环。

数字治理

从“一栋楼”到“一座城”

“‘瓷器店里抓老鼠’这句话最近很火。那么,我们到底生活在怎样一个‘瓷器店’里?”发布现场,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列举了一串数字:上海有近2500万常住人口,全市每月出行3天以上的车辆有765万辆,24米以上高层建筑1.5万幢,轨道交通工作日客流量超过1100万人次,地下管线达12万公里……

徐惠丽说,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一般的技术手段,很多问题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构建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大平台上,科技赋能管理,正在有效解决疫情联防联控、资源调配、经济秩序维护、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诸多问题。“数字治理,正在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如何定义“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现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特别谈到了数据价值与使用边界。郑磊认为,以商用大楼公共空间为“最小单元”,既有利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又不至于小到侵犯个人隐私。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南京大楼是一个开始。通过剖析“大楼”这个城市最小管理单元,上海正在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主体有机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新道路。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一栋楼”还将扩展到“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上海将打造成为完整的数字孪生城市。

本次发布也是城市智能体在上海落地的首个创新场景。未来,多方将携手打造100个上海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发展100家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从城市数字化治理切入,带动经济与生活数字化,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