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 房浩)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过去的一年疫情肆虐,给市民生活方式带来变化的同时,也使消费维权呈现出新特点和新矛盾——宅家时间变多,互联网消费蓬勃发展,但“宅经济”带来的“云上消费”维权突出。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杀熟”等短板,更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加强监管的呼声日益增高。
网购成热点
据中消协梳理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去年十大热点包括:
■防疫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突出
■“直播带货”新问题层出不穷
■“双11”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
■酒店、旅游、出行退订纠纷多
■长租公寓接连爆雷跑路
■在线培训服务乱象频现
■未成年人网游充值、打赏退款难
■外卖平台“多等5分钟”被指“甩锅”给消费者
■智能快递柜超时收费引不满
■航司“不限次飞行产品”限制多
从中可以看出,去年的消费维权呈现几大特征。首先,涉疫消费维权问题凸显。其次,互联网消费热度高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云上消费”维权突出。随之而来的,是针对互联网经济进行“强监管”呼声的走高。
“杀熟”更隐蔽
在互联网消费中,“算法歧视”被中消协“点名”。利用“算法”进行的价格歧视,包括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等。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也给予了重点关注,认为平台的算法歧视,可能打造“信息茧房”,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因为缺乏“退出”的权利,也被剥夺了选择权,究其根本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而算法形成的“黑箱”具有非透明性,导致“杀熟”更隐蔽。
售后受诟病
昨天,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新民晚报社、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连续第三年发起的“市场监管局长接热线”行动中,共接市民消费诉求946件。在投诉举报类中,“网上购物”最多,共有122件。而今年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2.2万多件消费投诉中,“网上购物”以8000件位列第一。
在抖音直播平台,4万多元的香奈儿包包货不对板,退货退款“千难万难”;在天猫商城,说好“终身保修”的洗碗机,故障不断无人来修……一箩筐的“急难愁”中,“网购售后”备受诟病。在“一键消费”的快速路上,犹如龟速般“慢吞吞”的“售后服务”拖了后腿,亟待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