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英伦之眼”无奈升级 “坦克杀手”传授“决胜秘笈”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03-15

“坦克杀手”传授“决胜秘笈”

红箭-9导弹高速飞行

红箭-8导弹带着金属导线飞向目标

阿塞拜疆“坦克杀手”米西尔哈诺夫

军迷们若有印象,估计不会忘记去年底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阿军无人机对亚军目标的“斩首”。但还有一位“明星”不容忽视,那就是军士长塔希尔·米西尔哈诺夫,他凭一己之力,以反坦克导弹消灭23辆亚军坦克装甲车辆,令人啧啧称奇。猎杀“陆战之王”坦克谈何容易,一个合格的射手需要特殊培训,本文作者曾亲历两代国产反坦克导弹使用训练,在这一领域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为打仗校正视力

目前,国产红箭-73和红箭-8依然是我军主力反坦克导弹,我在军校就学怎么用它们。第一代的红箭-73打得好不好,全在使用者“眼疾手快”,说白了,红箭-73基本是靠双手控制的小火箭,飞行始终处在不稳定的螺旋状态,且有电子或机械延时,射手通过目视跟踪和三点瞄准,再通过导线手动传输指令给导弹,要打中3000米内不断运动的坦克,谈何容易。

本世纪初,为了当上过硬的“坦克杀手”,我们花3年系统学习导弹概论、空气动力学、制导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理论知识。我自己专门去做了激光校正视力手术,因为使用红箭-73的人须用肉眼看清3000米内的目标,导弹一旦飞出,会先爬到高点,再由射手引导至潜望镜视野里,逐步精细引导。要是戴眼镜去用潜望镜,跟丢目标的几率就大多了。

由于红箭-73的引导很讲究技巧,我们要接受至少半年的模拟器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实弹模拟训练两大类。基础训练是用双手操纵操纵杆,遥控代表导弹的小光标,在规定时间内在屏幕上穿越回形、八字形、W形等模板,光标一旦碰到模板边缘就要扣分。合格后,进入数字模拟器训练,这其实是功能单一的单板计算机,比小霸王学习机还要低端,里面有一个方形小块代表坦克,一个圆形光电代表导弹,有时方形小块会运动,就是打运动目标,它模拟红箭-73导弹发射遥控,涉及导弹发射段、爬高段、下降段、平飞段、导入段,飞行3000米距离,约用时26秒。

用完数字模拟器后,我们登上机械模拟器,展开实弹模拟训练。这种看似原始的机械模拟器,由一个在导轨上滑动的大框子组成,长五米,宽一米,别看简单,实际上它因为有严重的机械延时,最能模拟导弹的飞行实际情况,甚至比实弹控制还难。我们在数字模拟器上能够百发百中的射手,第一次上机械模拟器,几乎百无一中,不是导弹中途掉地,就是打不中目标。

当时全学院就两台机械模拟器,有一台还老坏,我们为了早点通过,都在排队等机器,有的同学深夜通宵在排队练机械模拟器。经过系统训练,28名预备射手,只有7人被选拔参加实弹射击。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最后7枚当时单价3万元的红箭-73全部中靶,是历年来最好的成绩。

不想练“傻瓜机”

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有幸接受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的射击训练,居然好多人觉得缺少“挑战性”。原来,红箭-8的操纵太简单了,只需要用瞄准分划线对准目标,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就能自动命中,对固定目标几乎是百发百中。学员里有句话,如果单独学习射击操作,小学以上文化的士兵半天内就能掌握,武器架设和维护保养最多3天就能练熟。但另一方面,实现半自动化的红箭-8正因为对射手要求降低,属于“人人都可能变杀手”的武器,成为国际军贸市场的抢手货。

不过话说回来,第一代红箭-73反坦克导弹飞得慢,自动化程度低,但作战效能未必比第二代导弹差。因为它主要靠肉眼追踪瞄准,虽说对射手素质要求高,但抗干扰能力特别强。而第二代导弹就容易被红外热源干扰,第三代导弹习惯用激光驾束制导,遇到恶劣天气或敌人使用烟雾干扰时,也很容易失去目标。

欣喜的是,我军现在“内部挖潜”,把许多红箭-73改进为红箭-73C,达到“一代半”的水平,不仅减少导弹的人工操纵强度,还能在颠簸的登陆艇上对岸上碉堡实施精确打击。方法很简单,射手把控制盒放在自己大腿上,手臂、大腿、控制盒成为一个整体,在海中保持良好的控制,而且完全不用瞄准镜,纯靠眼力遥控导弹飞行3000米,击毁冒着火舌的碉堡。

打导弹的狙击手

既然反坦克导弹越来越“聪明”,是不是人人都能当“米西尔哈诺夫第二”呢?也不尽然,反坦克导弹体积小、威力大、射程远,但也存在防护能力弱、射击速度慢和易被敌炮火杀伤等问题。扮演“坦克杀手”,不仅要有好的武器,也要有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

就简单的步兵反坦克战术而言,反坦克导弹阵地一般要高于目标区,不然就无法发现目标,同时也要保证隐蔽效果,比如采用半地下化工事,用伪装网遮蔽等。这样在平面上,只露出发射架极小的一部分。通常反坦克导弹每30秒才能打1枚,反观装甲分队的重机枪或机关炮每分钟可打300-500发,坦克炮射速也大概是8秒一发,若伪装不好,反坦克阵地就会被“先发制人,弹毁人亡”。哪怕发射后被发现,也会在命中目标前被敌方弹雨覆盖。目前,多数反坦克导弹要靠导线传输信号,导弹“屁股”后面总拖着长长的导线,传输的可靠性有保证了,可地面发射时,射界内若有许多高大建筑物或植被,导线就容易被刮断,这些环境因素也得考虑在内。

坦克进攻时,大多有无人机侦察、炮火准备、步兵战车伴随、烟雾遮蔽等战术配合,而且新坦克往往有主动防御系统,当它开机时,反坦克导弹一接近坦克就会被拦截。但这玩意多数时候是不启动的,因为一旦开机,飞过的小鸟很可能触发它,各种碎片会误伤附近的自己人,所以导弹射手还是有机会的。

实际上,优秀的反坦克导弹射手本质是“打导弹的狙击手”,战场生存很不容易,就算射击前阵地再隐蔽,导弹一旦发射,发射时喷出的火焰、掀起的尘土都会暴露位置,等敌人缓过神来,刚才用过的阵地就成了火海。一个想持续立功的导弹射手,不能靠自己运气,只能谨慎小心,每次射击前都要做好经隐蔽通道撤离的准备,常言道狡兔“三窟”,反坦克导弹射手最少要有“五窟”。 龚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