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棋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徐明棋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由国会两院通过的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虽然美国股市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但是美国各界以及世界各国对这个巨额新的刺激计划却仍然存在各种不同意见,尤其是对这个计划的中长期影响众说纷纭。我们请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编者
1 短期利好效果明显
问:拜登政府启动的这一轮新的经济救助刺激计划,具体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拜登的新刺激计划内容包括直接给民众发钱、给州政府救济、给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救助、延长失业救济以及用来刺激经济的支出。
其中最大的支出是给年收入8万美元以下以及单亲家庭年收入12万美元以下的美国公民每人发放1400美元直接补贴,总额大约为4100亿美元。其次是给地方政府的补贴3600亿美元,第三位的是延长失业救济的支出2460亿美元,第四是用于教育和学校的补贴1760亿美元,第五是税收的减免为1430亿美元,第六是新冠疫情疫苗和治疗支出为1230亿美元。其他的开支依次为1050亿美元健康医疗支出,590亿美元小企业救助资金,560亿美元交通补助,16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以及未明列的1940亿美元其他开支。
上述内容绝大部分将会在未来的短期内形成消费支出,因而会在今年极大地刺激以消费支撑的美国经济复苏。
但是,1.9万亿美元的支出中直接促进投资的内容相当少,大规模消费支出如果没有使美国的投资进入良性的扩张轨道,等此轮支出完成后,美国经济将陷入新的低迷。
拜登政府认识到投资实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也正在制定另外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庞大开支计划,但此轮1.9万亿美元的刺激实施后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尚值得关注,新的投资计划能否获得国会支持存在巨大的疑问。包括支持政府扩大开支的前美国财长和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内的诸多人士都担心1.9万亿美元的刺激已经过了头,可能使通胀的预期上升。
此外,此轮支出还会进一步刺激美国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扩张。去年美国经济在陷入严重的衰退时,股市却屡创历史新高,房地产也不断上涨。金融资产泡沫扩张的另一个严重负面影响是财富和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恶化,看似帮助普通民众的广泛撒钱做法,中长期却会进一步加剧收入和财富的差距。
2 次贷危机前车之鉴
问: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隐患何时会变成明显的风险?
答: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近20年来一直在升高,伊拉克和叙利亚战争以及在全球维持庞大的军事部署导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居高不下。特朗普上台后大规模减税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飙升。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一直靠举债维持,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不断被突破。
政府债务最终会导致美联储货币供应增加,因为即使美联储不直接在一级市场上购买,那些在一级市场上购买了政府债券的金融机构也会在二级市场上再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取利差,而美联储也就通过此渠道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现在美联储每个月都要买入80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抵押债券,使得美国流动性过度宽松,资金因此大规模流向股市和房市。
因为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兜底,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渠道非常顺畅,这就导致很多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占GDP比重高一点没有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
但是,事实将会给这个理论以及美国政府财政政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严重的教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与格利斯潘时期的长期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只是后来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将美国的危机成本转嫁给了国际社会。面对这次因新冠疫情冲击而引发的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试图故伎重演,但恐怕未必能够完全如愿。
目前,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了上涨的势头,传导至工业制成品市场是迟早的事。而且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的刺激必然会导致美国的商品进口大幅度增加,美国国际贸易逆差会扩大。如果拜登政府再教条地沿袭特朗普政府限制所谓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美元的国际货币基础地位和信誉会因此遭到重创。当通胀上升,美元大幅度贬值时,美国股市和房市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并非不可能,流动性盛宴并非没有成本。
3 美元贬值难以避免
问:美国是否会通过美元的输出来薅其他国家的羊毛?
答:拜登政府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对于世界经济短期的影响是积极的,因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扩张,会带动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口的增加,通过传递和乘数效应,带来世界经济整体复苏。
但是,美联储的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必然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美国国内过剩的流动性会流向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催生这些国家的金融资产泡沫扩张。如果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结构本来就存在严重的失衡,就可能被国际资本利用,在市场上将这些矛盾扩大,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进而导致某些金融资产价格随着资金的涌入以及随后大规模撤出出现大起大落,引发连锁性的金融市场动荡。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就是利用大规模调入资金炒高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资产,然后等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缺陷暴露时,提前抛售这些资产谋取巨额的暴利。这实际上是国际金融资本薅发展中国家羊毛的主要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常常会助纣为虐,通过迫使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来让金融资本自由地进出这些新兴金融市场。而美国政府只会根据本国的需要调控财政和货币政策,并不会考虑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性冲击,也不会主动与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政策协调。因此,面对美国的大规模刺激和流动性泛滥,各国目前只能自行努力构建防火墙,而这对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困难重重。
4 中国如何避免风险
问:美国的刺激计划对中国会有哪些溢出性影响?
答:从短期宏观经济的实体层面看,美国的大规模刺激也会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今年中国出口将延续不断向好的局面,对美国的出口也将会进一步增加。在金融层面,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动机和规模也在增加,加上中国政府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的举措,国内股市和债市都迎来利好的前景。
但是,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存在不利影响。美元汇率下跌导致出口商的利润受到抑制。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逐步传递至生产领域,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上升。好在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仍然存在一定的管控措施,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能够被有效地控制在可被接受的水平。中国的金融风险经过前几年的整顿,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外部的溢出性冲击而恶化。
中国政府还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采取了结构性的财政救助计划和货币政策,将主要目标对准了贫困人口的消费需求和中小企业的生产性融资需求,既促进了生产的恢复,也保证了国内需求的增长。
中国政府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对货币供应的挤压。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在中央政府的安排下得到了有计划的处置,保证了地方政府的基本开支需求。控制好中国本身的金融风险,我们就有了避免被美国金融资本薅羊毛的底气。我们还可以利用全球资金相对过剩的有利条件,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做大做强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