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拆除弃用公厕和破损的晾衣架、调整绿化位置,从原有的10个出入口归并为2个出入口,L型主干道宽敞整洁,新增近60个停车位,科学布局休闲小广场、非机动车库、生活垃圾箱房和大件、装修垃圾箱房……石泉路街道4个老旧的“迷你小区”和“袖珍小区”,实施合并、修缮改造后,小区“面子”和“里子”都焕然一新。在4月11日召开的相关专项推进会上,普陀区房管局局长张军透露,今年将合并全区44个3万平方米以下、符合条件的小微小区,明年完成另外5个小微小区的合并。
合并修缮提升品质
石泉路街道80个小区中,有不少小微小区,面积都在3万平方米以下。这些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差、物业收费标准低、社区资源统筹难,小区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为解决小微小区物业服务保障等问题,去年5月起,街道将25个小微小区合并为10个新小区。
石泉路140-180弄、石岚新村25-27号、石岚三村37-50号、旬阳新村127-132号4个小微小区,加起来仅14栋住宅楼、722户居民,均为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隶属于两个居委会,由3个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物业服务费仅0.18元/平方米/月。因隶属关系复杂、小区叠放紧挨,被称作“三明治小区”。为切实回应居民对品质生活的期盼,提升旬阳地块的整体环境面貌,街道积极探索小微小区合并管理。
在街道职能部门、居委会指导下,各小区业委会分别召开业主大会,表决通过业委会合并议题,从小区规约上明确新的物业管理范围,并由新一届业委会严格按照程序,选聘新的物业服务企业。
借助小区综合修缮契机,街道、居委会搭建平台,多次邀请设计、施工单位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沟通,召开居民座谈会、征询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十余次,围绕行车动线、出入口设置、停车位划分、公共空间布局等协商共议,最终形成小区修缮方案。经过修缮改造,4个小区的物理壁垒被彻底打破,合并后的两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有了较好的提升。
统筹分配小区车位
中山北路2185弄29号跟太浜巷小区合并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前者没有业委会,后者业委会任期已满。为了让两个小区真正成为“一家人”,居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讲解,征得两个小区居民的同意后,重新选举,合并成立一个新业委会,物业费从原来的0.44元/平方米/月调整为0.8元/平方米/月。
合并后,物业管理能级得到提升,小区面貌出现了一系列改变。小区内部车行道路重新调整,会车难题解决了;小区车位统筹分配,停车难题缓解了;公共道路纳入物业管理范围,卫生死角和责任“盲区”一一消除。同时,依托“一网通管”的科技手段,小区人员、车辆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实现小区合并从“形”到“神”,居委会依托“红色议事厅”等自治协商平台,向居民征集新小区名称,围绕小区内一碉堡遗迹,开展景观改造方案征集活动,共商共建新小区文化地标。
“小微小区合并整合了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物业管理区域不清、职责不清、小区公共资源紧缺的问题。”石泉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邱善乐表示,街道将继续推动“小微小区”合并走上“提升质量、居民满意、调整价格、质价相符”的良性运转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