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与明月山塘”主题党课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一条百年老街,横跨沪浙两地。两张八仙桌,几条长板凳,金山区廊下镇山塘老街上,一场生动的党课“百年党史与明月山塘”正在开讲。讲课的是金山廊下山塘村(北山塘)第一书记杨立平和嘉兴平湖广陈镇山塘村(南山塘)老党员张在明。内容从山塘名字由来、不同时期生活场景到“英雄山塘”故事、毗邻党建活动情况等都有涵盖。说者绘声绘色,听者聚精会神。这也是“明月山塘”宣讲团成立后的第一堂党课。
传承红色血脉
金山与嘉兴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拥有共同的红色基因,流淌着一脉相承的红色血脉。74岁的张在明是南山塘人,曾任平湖广陈镇谢张村(谢张村并入南山塘)党总支书记,对山塘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这里红色的根相当深,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
“山塘村因河得名。山塘河东边有山——秦望山,史载秦始皇曾登临望东海;西边有塘——六里塘,是黄浦江上游的水源。”张在明说,南北山塘原属一地,唐天宝10年,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自此南北山塘分治,南山塘属海盐,北山塘属华亭。1958年金山从江苏划归上海,山塘成为沪浙毗邻地区。而党课所在的山塘老街在清顺治年间已具雏形,逐步形成集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我们的毗邻党建虽然是在2017年成立的联合党支部,但金山和平湖毗邻党建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早在94年前,两地就已经联动了。”北山塘第一书记杨立平介绍,李一谔是金山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27年3月,金山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金山特支(即浦南特支)成立,李一谔担任特支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一谔化名王庆生,以教书先生身份作掩护,往返于金山和平湖县的东乡,在转角湾、衙前、新仓、三义湖、周家圩、韩家庙等地活动。1927年,平湖衙前(今独山港镇建中村)人朱轶凡,在李一谔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平湖第一位共产党员。经过李一谔、朱轶凡的介绍、引导,1929年,在平湖先后发展颜书绅、颜阿友、马甫祥、盛友三等20多位共产党员,并建立了平湖衙前党支部,成为平湖第一个党组织。
打造明月山塘
党课不远处的山塘桥桥头,三幅描绘山塘繁华景象的农民画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这既是对山塘过往繁华的回顾,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希望南北山塘能够恢复盛世山塘的场景。”杨立平介绍,2017年起南北山塘村依托一桥相连的区位优势,组建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通过毗邻党建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形成了规划一体、景区共创、治理同步、平安联防和产业互补的做法,带动各条线深度融合,建立共商共议机制。
其中,两地联合开发“明月山塘”大景区,共同注册“明月山塘”的商标。“‘明月’一词中有两个‘月’,分别代表南北山塘,合起来就是一个‘朋’,‘日’代表党的照耀,寓意南北山塘在党建引领下联防联建,共建共享。”
杨立平拿出了两张2016和2020年山塘集镇的照片,改造前后真是天壤之别。“我们同时关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乡村风貌保留得很好。”杨立平坦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山塘有百年老街、百年老桥、百年老校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背景下,希望把山塘的历史故事介绍给更多村民和游客,“在毗邻党建引领下,山塘能以更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宾客。”
共谋乡村振兴
“一个地方必须要有点历史文化,有故事出来才能吸引游客,否则南面到北面350米的老街,游客最多只是买点东西吃就走完了。”杨立平认为,真正有人文历史底蕴的东西,目前还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退休后的张在明是联合党支部成员,长期在对南北山塘的历史做挖掘和思考。“山塘桥是一座连心桥,它把两山塘联合起来,团结起来了。”张在明说,联合党支部开展工作相当有利,每个季度会搞一次活动,主要商议研究南北山塘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南北山塘要做的事是共同的,环境整治、五水共治、垃圾分类,是双方共同的工作。在联合党支部引领下,“明月山塘”已是3A级景区,正在争创4A级。“要真正打响明月山塘的牌子,所有的一切出发点一定是为了老百姓。”
“党建引领跨界融合沪浙毗邻话乡村,区域协同产业提升山塘南北谋振兴。”杨立平介绍,山塘虽然很小,只有8平方公里,但以山塘这个点,正在慢慢把毗邻党建工作拓展到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今后将更多地从建转向管,重点思考老街业态的引导开发、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做大做强。“南北山塘是一个整体,必须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够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市民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