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广告 有的多动冲动,有的安静“走神”
第7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1-04-27

有的多动冲动,有的安静“走神”

是多动症还是顽皮?三个核心症状可区分

章依文在接诊 本报记者 左妍 摄

这段时间,各学校进入期中考试季,可是三年级的小童成绩非常糟糕,平时对学习毫无兴趣,这种状态持续很久了。在老师建议下,父母带他来到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经一系列检查,小童确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很常见,有的表现得多动冲动,有的是安静地‘走神’。顽皮虽然是儿童的天性,但与多动症有本质区别,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章依文主任表示。

多动症也有安静的

周二上午,一对父母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忧心忡忡地走进诊室。“孩子上课爱分心,自顾自离开座位趴到地上,做广播操时也总跑来跑去,老师意见很大。”看得出,这位妈妈已精疲力尽。

“你上学开心吗?上课在想些什么呢?”章依文轻声询问孩子。她发现,这名孩子从进入诊室后一刻不停,不仅拿起桌上的便签,还玩起了墙上的开关。她给孩子安排了一系列检测,凭着多年临床经验,心里已经有了底,“这是个典型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还伴随抽动症,频繁挤眉弄眼、耸肩。”

随后进入诊室的是8岁男孩欣欣。他也很皮,做作业磨蹭,有时还欺负同学。但章依文发现,欣欣在诊室这样的陌生环境非常“识相”,有问必答,检查下来各项指标都正常。“这两个都是临床上典型的例子,诊断结果却不一样。欣欣只是个生性比较皮的健康孩子,还不能诊断为多动症。”

当天的40多个小病人中,约一半是来看“多动症”的,大多数是小学男生。传统观念里,多动症患儿一定平时很好动,其实不然。当天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中,好几个都很安静,注意力却很分散。

如何辨别多动症状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发病原因很复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可引发。能及时就诊的却不多,因为大家觉得孩子皮很正常。

章依文告诉记者,多动症的三个核心症状分别是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第一类是以注意力缺陷为主,难以将精力集中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二类是以多动、冲动为主,表现为静不下来,上课小动作多,喜欢招惹同学,情绪容易爆发;第三类则是混合型,既有注意力缺陷,又有多动、冲动的症状。

顽皮与多动症如何区分呢?章依文表示,两者表现相似,关键看顽皮的程度和造成的后果。有些家长认为,尽管自己孩子上课分心,但玩游戏、搭乐高、看电视可以坚持很久,所以注意力没有问题,其实这种判断是不靠谱的。关键还是要看有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任务,孩子是否能坚持。其次,皮的孩子虽然比一般孩子活动度大,但他们还是可以分清场合,在“允许”的场合比较顽皮,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而多动症孩子则不分场合,过度顽皮并造成比较严重后果。

家长也可从学习情况来判断。多动症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边玩边写作业,很磨蹭,随着年龄增加,成绩每况愈下,甚至厌学。而顽皮的孩子,虽然写作业也不会很有动力,也有一些磨蹭,但并不造成学习成绩的明显下滑。不过,多动症的诊断是有依据的,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标准化问卷、各类检查综合评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客观、如实地反馈孩子的日常表现。看病前最好跟老师有一定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在诊室里,章依文会询问孩子“是否过敏”“是否打鼾”“睡眠如何”等问题。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因为躯体疾病所致。当天就有一个8岁女孩,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睡觉打鼾,睡眠质量受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及时治疗很重要

有家长觉得,多动症不需要治疗,长大了就好,这不完全对。章依文说,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不仅学习成绩受影响,还容易导致厌学,心理上还出现抑郁和自卑等情绪。另外,多动症患儿经常遭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容易导致人格发育不健全。

然而,不少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多动”倾向后,第一时间去的往往不是专业医院,而是各种注意力培训班、感统训练班。

五年级男孩洋洋跟着妈妈走进诊室,妈妈说,二年级时儿子就被诊断为多动症,吃过药,成绩也上去了,但因为“害怕副作用”,很快就不吃了。妈妈给他报了一家机构的感统训练班,花费了几万块,收效甚微,现在孩子不仅不做任何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老师甚至劝他考虑休学。

章依文说,针对明显多动症的孩子,感统训练和补充营养剂都只是辅助治疗手段,如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必须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不要耽误了孩子最佳治疗时机。

“家长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只占30%。”章依文说,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已经用过几十年了,尽管会有一些副作用,但跟其他药物的副作用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孩子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是不用过分担心用药安全问题的。至于家长们认为的“吃傻、吃呆、影响生长”等,都是夸大了药物的副作用。

她强调,轻症多动症患儿,需要更多陪伴和提醒,对行为进行矫正;而严重的患儿,则必须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首席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