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货物全部入仓到提离不超一小时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26) 12公里“苏河之冠”打造世界级滨河地区开放空间 自主研发“国产芯”为珠峰“量身高”
第2版:要闻 2021-05-03
华测导航北斗AI项目青年突击队八年磨一剑迎来“高光时刻”

自主研发“国产芯”为珠峰“量身高”

北斗高精度接收机为珠峰测高

“嘀……嘀……”空旷的草地上传来信号接收器发出的声响,蓝光和绿光在匣子外板上交相闪烁。华测导航北斗AI项目青年突击队技术总负责人张沛尧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后,和成员们一起坐在草地上观察结果。他们正为北斗二代的高精度测量系统进行野外测试,测试时间长达八小时,每隔一段时间,张沛尧需要查看数据接收状况。

今年是华测导航北斗AI项目青年突击队成立的第八年。这支队伍很年轻,成员平均年龄三十多岁。八年来,他们专注于北斗高精度GNSS技术的集成开发应用。去年,华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全星座全频点高精度基带芯片正式投产。团队成员用理科生表达浪漫的方式,把这枚芯片命名为“璇玑”。在古代,“璇玑”泛指北斗前四星,或意指运转的测天仪器。据悉,“璇玑”北斗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缓解了国内生产研发过程中“有机无芯”的尴尬局面。

2020年,中国再次启动珠峰高程测量。由华测导航北斗AI项目青年突击队成员参与研发、改良的北斗高精度接收机顺利完成了峰顶GNSS测量任务。这是国产北斗定位装备第一次取代进口装备登顶珠峰,也是青年突击队队员迎来的“高光时刻”。“攻克零下45摄氏度的低温、30kPa的低压,保证电量,确保仪器装备的操作足够简单可靠……”张党魁见证了“珠峰测量”的壮举,他是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今年28岁。谈到珠峰测量的前期准备,张党魁回忆道,“之前没有高原经验,为了向前线提供技术保障,我需要提前去珠峰区域适应环境”。到了藏区,张党魁立刻跟随测量队员多次在定日县周围海拔5000米上下的60个GNSS控制网测量点做静态观测,不断根据真实使用情况调试仪器设备,时常早出晚归。

沈雪峰是青年突击队的运营负责人,专精于农机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他告诉记者,北斗农机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新疆、内蒙古及东北三省,被各家农户组装于拖拉机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棉花覆膜播种精度低的现状,极大地改善了土地浪费严重、采摘损耗大、播种时机紧张等各项问题,帮助实现棉花、土豆、水稻等作物的无人机械化播种作业。”

早在2013年以前,国内的农机自动化技术尚不完善。沈雪峰在国外调研学习时,意外发现国外的农耕自动化技术至少领先了中国二三十年,且直接购置国外的系统需要十几万元,是国内大多数农民难以承担的成本。“我希望国内能够拥有一套国产的系统,能够让农民以实惠的价格用上好的设备来解放双手。”

从看到了农机赋能民生的潜力到研发出成熟的生产设备,转变用了五年。“一开始我前往新疆,在田地中与农民打交道,了解耕作的痛点,希望制造出适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的系统。”如今,沈雪峰每年还会前往新疆待上三到四个月,边进行用户回访,边做产品的迭代更新。“这套系统已经成熟,但我希望能将其操作设置得更加简洁方便,最好是农户能够在普通购物软件上进行购置,并通过简单了解他们就能快速上手,这是下一步的改良目标。”

记者了解到,自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正式建成并开通以来,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规模持续扩大。“在所有能够看到卫星的地方接收到信号,能够用国产的设备测量珠峰、地震减灾、农忙收割。八年磨一剑,我们内心永远保持着对这份职业的敬畏。”张沛尧说。

本报记者 杨欢 实习生 毛佩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