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小长假”,涌动在中国各地的旅游和消费热潮,又让外媒好好羡慕了一把:想知道控制住疫情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看看中国就知道了。
纷纷出行过节
“德国人还在受旅行禁令和宵禁的限制,但中国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德国《图片报》的报道以醒目的“现在中国人开始旅行了”大标题打头。
与疫情发生前对比,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以及人们对出行的期待,让外媒印象深刻。中国游客或是返乡探亲,或是“承包”大小景点、餐馆的场景,让法新社记者惊叹不已,报道的标题是“中国的劳动节旅游热潮让我们瞥见了控制住疫情后的生活”。
彭博社也惊讶于“假期到来之前,中国从国内航班到主题公园门票就迅速售罄”。32岁的投资经理李先生,在发现北京前往山西太原的火车票售罄后,决定开7个小时的汽车回家探亲。德国《图片报》也报道,“湖北武汉的地标——黄鹤楼已售出1万张门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门票也都抢购一空。”
“瞧,中国人已经开始回到疫情前的生活了,我们呢?”一名推特网友的言语中带着些许嫉妒。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选择出行过节,《图片报》认为,新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更多中国人可以负担得起旅行度假”。
花钱更有底气
的确,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兜里有钱是人们出行消费的底气。
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新冠疫情对普通中国人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人民币9730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3.7%,比2019年增长14.6%。
收入的增加,让中国消费者舍得花钱,更有信心花钱。由于疫情防控没能在2月回家过春节的莫先生,在返乡的火车票售罄后,向老板借了车,带着妻儿驱车十多个小时回河南驻马店看望长辈。莫先生说,老板的家庭装修生意有所好转,今年他的薪水也涨了,于是他给亲朋好友准备了好些礼物。新加坡报纸写道:“在假期,像这样大手笔花钱的,莫先生不会是一个人。”
路透社注意到中国黄金消费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2021年第一季度的黄金需求比上一季度增加286.4吨,而一季度黄金珠宝需求则达到191.1吨,为2015年来第一季度的最高水平,“这与全球黄金需求下降到13年低点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市场分析师迈克尔·休森认为,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消费者看起来消费力特别强劲”。美国晨间咨询公司经济分析师约翰·里尔指出,4月上旬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为156.85,较3月份提高2.36个点,甚至高于2019年10月的水平(153.14)。“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消费者的信心首次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
防疫从未松懈
这一切的实现,是因为有着从未松懈的防疫措施支撑。面对此次“小长假”期间的人流,一些景点通过限制游客人数、出示健康码等措施,避免人群过分拥挤。有媒体注意到,即便是在公共假日,中国的防疫工作者仍奋战在一线,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最近几周,中国几乎没有报告任何本地传播的感染病例,这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仍在应对大流行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美联社也写道。
中东媒体《今日海湾》也指出,尽管中国最先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但通过实行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并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彭博社和美联社认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帮助中国巩固经济的反弹,“中国及时扑灭疫情‘星星之火’的能力”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疫苗接种,“给予人们坚持国内游计划的信心”。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为了自己的利益与生存,向中国学习。”一名网友感叹道。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