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才旦卓玛  唱支山歌给党听
第9版:星期天夜光杯 2021-05-09

才旦卓玛 唱支山歌给党听

郭新洋 摄

上世纪70年代,才旦卓玛经常下部队

扫二维码看才旦卓玛对你说

◆吴翔

时隔58年,84岁的才旦卓玛重回“上海之春”舞台,接过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为她颁发的“特别荣誉奖”。

“我现在平时在家就做做饭,扫扫地,家里也没有牛,没有羊要放,也就这点家务。”在后台,她更像一位邻家奶奶,和年轻人拉着家常,说说当年农奴的苦,聊聊今天的幸福生活,讲讲妈妈给她起名字的意思,回忆教她唱歌做人的老师,难忘陪她看花开花落的丈夫……

因为品尝过苦,才更懂得甜。她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许是温暖一直藏在心头,只要一开嗓,嘹亮如昨——

“我把党来比母亲……”她一生都在歌唱,一路洒满爱的阳光。

1 不记得生日,建军节就是我的生日

《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毛主席的光辉》……才旦卓玛从十几岁的少女,一直唱到耄耋之年,她的歌声像高原的阳光,让一代代人觉得温暖而有力。很多80后、90后的孩子,成长在幸福的年代,也会跟着才旦卓玛的歌,弯着腰张开双手,学做“巴扎嘿”的动作,他们也许并不懂才旦卓玛为何会唱得如此动情。

美丽的日喀则是才旦卓玛的故乡,她出生于一个农奴家庭,妈妈给她起名“才旦卓玛”,“才旦是长寿的意思,卓玛是度母仙女的意思,才旦卓玛是长寿仙女的意思。”和天下父母一样,妈妈希望她生活幸福。在故乡,她见过蓝天白云下的牛羊成群,辽阔草原披着金色的彩霞……也见过农奴主对农奴的残忍。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农奴和他们的子女毫无人格尊严,更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她的父母长年为农奴主种地,她年纪小,就去放牛放羊。她一边放羊,一边漫山遍野地歌唱,跟着阿爸、阿妈唱,和小伙伴们比着唱。

14岁那年,解放军部队进驻西藏,日喀则实现了和平解放。当亲眼看到解放军宁可饿肚子也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宁可冻着也不占老百姓的房子时,她才感到他们不一样,是真正给穷苦人带来吉祥的“菩萨兵”。因为唱歌好听,西藏部队文工团要她去,问她出生年月,妈妈只记得个藏历时间,算不清。干脆,才旦卓玛就填了个“八一”建军节,和“亲人”解放军同一天生日。

2 “才旦,你把家当成招待所了?”

参加文工团,其实当年父母也不同意。“因为这样家里的农活就少一个人做了。”才旦卓玛说,“我只能白天做农活,晚上去唱歌。”那些年,和她同龄的女孩子大都在父母的包办下,早早嫁人。幸运的是,才旦卓玛的爸爸妈妈觉得,让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幸福。才旦卓玛说,“父母给予了她生命,更给予了她自由的天空。”

记得第一次随文工团去北京唱歌,才旦卓玛的爸妈担心得不得了,直到女儿回来,他们发现她不仅毫发无损,好像还胖了一点,才渐渐觉得跟着文工团唱歌挺好的。遗憾的是,自古忠孝难两全,“因为太忙了,很遗憾没有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看看,没有让他们亲眼见到我在舞台上唱歌的样子,没有在他们床前尽最后的孝心。”才旦卓玛说。一直到去世,父母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一看“北京的金山”,也没有看到全场为女儿鼓掌的场面。

在文工团里,才旦卓玛还收获了一生所爱,比她大6岁的南加多吉。才旦卓玛所在的文工团是在人民解放军第18军文工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南加多吉则是从第18军转到地方做公安工作。相似的遭遇,共同的理想,让两颗年轻

的心贴在一起,经过一年多的恋爱,他们在1957年结婚了。婚后不久,才旦卓玛就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又经常演出,家里的活都留给了他——女儿出生不到三个月她就投入了工作,后来儿子出生,南加多吉更是当爹又当妈,每次才旦卓玛要出差,孩子们会说,“好啊!去吧去吧!”可是当爸爸要出差一次,他们总是万般不舍。有一次,爸爸临时要回一趟青海老家,才旦卓玛照顾两娃,结果孩子们吵着要爸爸,这让她感到,他为她付出了太多。可是每次演出任务来临,他依旧会一边埋怨:“才旦,你把家当成招待所了?”,一边帮她收拾行李。

3 痛失爱女,听众就是我的亲人

虽然才旦卓玛是名人,但是她的亲人们却从来没有沾过她的光,都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女儿甚至因为受医疗条件所限,离开了人世。

说起才旦卓玛的女儿,因为从小缺少妈妈的关爱,体质本就不好,后来女儿生小外孙的时候,才旦卓玛也没有在她身边照料,落下了不少毛病。才旦卓玛永远记得,那天女儿像平常一样送孩子去上学,自己去上班,告别的时候,女儿对妈妈说有点不舒服,头特别疼,可是才旦卓玛忙着去开会并没有在意,结果这竟然成了永别。朋友们都说,“你其实完全有能力把女儿安排在内地工作,如果在医疗条件好一些的大城市,你女儿可能就不会出事了。”“儿子也很少看我的演出,因为看到妈妈在舞台上,他就会紧张。”才旦卓玛说儿子一直奋战在西藏建设一线。如今,儿子也有了儿子,小孙子最让才旦卓玛牵肠挂肚,那也是她眼中的希望。

一双儿女没有沾到才旦卓玛的光,可是听众的要求,她从来都是有求必应。有一年,她刚刚从上海回拉萨,想念上海的老师,于是给上海那边打电话,那会儿电话还是手摇电话机,需要接线员中转,接线员听出了她的声音,问她有没有急事?她说就是想老师了,想听听他们的声音,接线员笑着说,“不着急的话,就隔着电话为我们接线员唱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吧!”才旦卓玛知道,接线员每天都要坚守岗位,难得有机会到剧场来看正式演出,于是倾注情感为他们唱了两遍。

听众就是她心中的亲人,她一次次跋山涉水,把歌声带给边防哨所的战士们。唱完歌,她立刻拿起针线为战士们缝缝补补……

4 入党60年,上海是我第二个家

从为快乐唱歌的少女,到为人民歌唱的艺术家,才旦卓玛感恩是上海这座城市成就了她。当年文工团把她送去陕西,在那里的“西藏公学”,她和藏族的穷苦孩子一起,学习藏文拼音、汉语拼音等文化课,摆脱了“文盲”状态,也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后来,上海音乐学院开办了民族班,去西藏公学招生,才旦卓玛被录取了。

从高原来到低海拔的地方,一开始才旦卓玛不适应。“刚来上海时,老是昏昏沉沉的,老是睡不醒,而且上海的天气也有些潮湿,我经常感冒。”才旦卓玛说那会儿最难的还是语言关。她会的汉语有限,只有几句“你好”“吃饭了吗”“到哪里去”这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根本无法满足音乐学院上专业课的需求。“上课的时候,我只记得老师在黑板上写‘1234’,因为当时别说五线谱,简谱我也看不懂。我再怎么认真听也听不懂,只有老师做点手势我才能猜个大概意思。”但才旦卓玛一亮嗓,老师们就惊呆了,“可能老师也很少听我们少数民族的孩子唱歌,也没想到我能唱这么高,一下子在钢琴上都找不到我唱的调。”

在学校,主课老师王品素不仅教她声乐,还在各方面关心爱护她,给她讲道理,教她怎样做人。王教授曾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在西藏,文艺是不可缺少的。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回西藏为家乡服务。”直到今天,才旦卓玛还感慨地说:“若不是当年王教授的因人施教,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1961年,她在上海的校园里宣誓入了党,才旦卓玛说,“到今年已经整整60年了!”她从食堂走回宿舍的路上,听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目睹了农奴翻身做主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于是,她动情歌唱,“人家学1、2个小时就可以了,我汉语基础差,学了2个多月才过关,老师随时随地会抽查,问我这歌词中的意思,所以这歌也永远印在我的心里。”这首歌她唱了一生,一路从“上海之春”唱到了北京天安门,唱到了祖国各地,毛主席听过,每个中国人都听过。“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党的恩情,是所有创作者让这首歌家喻户晓!”58年过去了,才旦卓玛还没有唱够,她还要把这传递幸福的歌声插上翅膀,唱响远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