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半年的维护保养,位于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于5月4日起恢复对外开放,纪念馆附近还有不少红色景点值得参观。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地址: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1922年的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由于房屋处于里弄深处,比较僻静,且前后门都能够通行,方便人员疏散,党中央经过周密考虑,将这里定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当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这里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为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完整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新馆展区由“序厅、基本陈列展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党章展厅、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专题展厅”共六个展区组成,诠释了一个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石库门里的纪念馆”,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地址:淮海中路567弄6号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原为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成立。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中规定,正式团的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团的机关代理中央职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培养后备力量的所在地之一,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为两层楼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遗存有《青年团筹集基金启事》、俞秀松的单人铁床、施存统的藏书等。
1961年3月4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地址:淡水路66弄2-6号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为进一步发动广大青年积极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同年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贯彻党的三大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问题。1923年10月,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把“打倒列强除军阀”变成一声声呐喊,希望青年们担起救国的使命。
1924年春,《中国青年》编辑部最终选址于萨坡赛路朱依里252号的一幢石库门楼房内,也就是如今的《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当时,底楼客堂是肖楚女的寓所,二楼的客堂和亭子间作为编辑部办公室,三楼小阁楼是印刷间。期刊的第一任主编是恽代英,之后肖楚女、邓中夏、张太雷、林育南、任弼时、李求实、陆定一等都担任过主编或编辑工作。
《中国青年》创办时是周刊,从1923年10月至1927年10月出版了168期,留下了240多万字的宝贵思想财富,创刊时印发3000册,最多发行到3万多册,成为当时发行最多的革命刊物。毛泽东的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等都曾在《中国青年》上发表。
文 沈琦华 图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