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中国知识者的自我与互相启蒙 新书速递 一人一传一题一楔,构画文坛名宿样貌 造物者:人,时间以及良缘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1-05-23

中国知识者的自我与互相启蒙

◆胡晓军

张玉梅女士是中国文字学与训诂学的教授,有《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南怀仁〈教要序论〉训诂学研究》等著作。从2007年开始,她在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古代汉语”课程。不仅面向文科学生,也面向理、工、科、农、医等专业的学生,开设“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通识课程。这本《诗心雕虫——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原创诗文作品集》是张教授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教学,包括示范、仿写、创作成果的大集成。在她的示范和引导下,交大致远文艺协会的教职工纷纷写出平生第一首诗词,不仅质量上乘,更是数量可观,其中还有理工科的长江学者、生物学的博士分别出版了自己的诗集。

本人对张教授及其学生诗词创作的成就高低,包括体裁选择、比兴运用、风格养成之类不作评论,而对作品的题材诸如人与事、物与景、情与思之类关注更多。因为那些春花绚烂、夏蝉交响、秋桂萦回和冬雪覆盖,都在校园;那些侃侃而谈、琅琅书声、喁喁细语、殷殷相嘱,都系师生;那些讲座论坛的问答、沙龙茶会的交谈、毕业生互道珍重的碗盏祝福,字字句句无不焕发出真情实感;至于歌咏江山、祝福节日、抗击疫情、纪念校庆等,丝丝缕缕无不指向了师生的家国情怀。他们的诗,就在眼前,就在近处。

文学之道,进言之,是传统文学之道,是通往中国知识者的自我启蒙之路。所谓知识者,是指一个人获得了专门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观念,并付诸于本人理想和社会行动的人。

张教授把古典诗词中的精神含量,通过鉴赏和原创进行释出和转化,从而帮助知识者实现自我的启蒙。即使如此,作为个体的知识者依然是孤独的,唯有实现个体独立向群体的结盟,才能形成更大合力,为时代为社会贡献强大的评析力、纠偏力和建设力。试问如何结盟?依然可以借助文学,因为文学鉴赏和创作正是知识者融入时代社会,尤其是彼此团结、互相拥抱的一条明路。本人认为“社会观念”便是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释出和转化,而中国文学中最发达,也最优秀的品类——诗词鉴赏及创作,正是其中良媒。

张教授的教学、创作和办会工作,正像她为此书命名“诗心雕虫”那样,是大学“通识教育”“通才引导”践行中的一部分,也是知识者“自我启蒙”“相互启蒙”实现中的一小部分,更是知识者群体“相同观点”“共同立场”形成中的很小一部分。其形其力、其人其行微渺若虫,毕竟一印一痕地“雕”出属于中国“当代士大夫”个体及群体的面貌和神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