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我是医生》:一个医者大爱传承的故事 柳叶刀下扭乾坤 肝胆之上书春秋
第3版:要闻 2021-05-23
东方卫视今晚重播

《我是医生》:一个医者大爱传承的故事

“2017年上影集团拍摄了吴孟超先生的传记片《我是医生》。其间,耳濡目染了吴孟超先生的高尚人格。拍摄结束时,他写下:‘我是一个医生’。我们把它作为片名。因为他说这是他生命的所有含义。”从不发朋友圈的上影集团原董事长任仲伦,在今天凌晨2时47分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作为电影《我是医生》的出品人,他动情地写道:“阅读着民众集体性对袁隆平先生和吴孟超先生的哀思与敬意,如风起、如云涌。民心所向,感人至深。全民悲恸:你们为人民鞠躬尽瘁,人民将你们高举为旗帜。”

“今晚22:30,东方卫视就要再映这部电影,我也会重新看一遍。”《我是医生》的导演谢鸣晓接起电话,语气激动,“电影筹备、拍摄、剪辑、放映的一幕幕,都仿佛还在眼前。还记得,那个时候,好多次好多次,我跟吴老一块儿换衣服,一块儿洗澡,一块儿进手术间。”谢鸣晓说,这部投资并不算大、拍摄周期也不长的传记电影,能够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首先是因为吴孟超院士的事迹感人。“《我是医生》的片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行医?为什么行医数十载要自己主刀一万多台手术?为什么要建立肝胆外科?为什么要致力于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大女儿动手术……只因为,‘我是医生’。”于是,电影剧终时的字幕,他们选择用最冷静克制的语言,勾勒出吴老的生平:“1922年出生……1956年参军、入党,选定肝胆外科为发展方向……1974年建立我国第一个肝胆外科……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主刀逾15000台。”数字背后的力量,震撼人心。

谢鸣晓说他特别感谢编剧:“虽然上影跟拍过吴老很多纪录片,但开机前,我们还是花了一年多时间走访、采访,梳理剧本结构。甚至,在开机前最后一刻,还在就影片结尾进行补充采访。从剧本到影片,吴老都是满意的。”剧本经过了充分讨论,拍摄时候又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为影片增色。“作为一部医疗片,《我是医生》没有哭哭啼啼,也不聚焦医患矛盾,而是专注地讲了‘我是一个医生’的故事,也讲了这份医者大爱的传承。”谢鸣晓说。

2017年6月,第一堂“电影党课”在上海影城开讲,94岁的吴孟超院士在《我是医生》放映前,特地为1000多名党员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任仲伦回忆说:“吴老那天做了精心的准备,台上他精神奕奕,台下的观众,包括秦怡老师都听得很感动。”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