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宋宁华)尽管本市现有吸毒人员数量持续下降,但毒情依然严峻,互联网成为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昨天,记者从上海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本市毒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现有吸毒人员总量已连续4年下降,但本市禁毒工作形势仍然严峻。
“受疫情期间本市防疫管控措施的影响,现有吸毒人员人数显著下降,毒品滥用人数逐年减少。”市禁毒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现有吸毒人员26725人,同比减少9804人,同比降幅26.84%。其中,男性占比79.91%,女性占比20.09%;本市户籍占比67.94%,外省市户籍占比32.06%。“全市16个区现有吸毒人员数量较2019年均出现下降,其中奉贤、崇明区同比降幅超过40%。”
尽管如此,受国际毒品问题泛滥蔓延、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趋势、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尚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本市毒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三大风险:
——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风险持续升高。在公安部开展的全国36大城市毒品治理检测中,本市因涉及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数八千多家、易制毒化学品审批总次数七万多次,远超其他城市,“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风险指数”位居36大城市之首。根据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售后备案情况,目前本市共有涉各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13000余家。此外,本市有生产制造可用于制造加工毒品的反应釜、离心机、压片机、制冷压缩机等设备企业2800余家,涉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风险始终存在,管控压力较大。
——滥用毒品种类呈多样化。本市毒品缴获总量及海洛因、冰毒缴获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受国际毒情影响,大麻缴获量逐年上升。2020年,公安机关全年缴获各类毒品72.08千克,同比上升29.94%。从缴获毒品种类看,涉及的毒品种类呈多样化趋势,既有传统毒品,也先后缴获“犀牛液”、阿普唑仑、“蓝精灵”“聪明药”、芬太尼类物质等非传统常见滥用毒品。另外,合成毒品、阿片类毒品仍是现有吸毒人员滥用的主要毒品种类,占比分别为66.29%和27.76%,且滥用合成毒品的人员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毒品交易手法更加隐蔽化。互联网成为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化学品、设备等情况屡见不鲜。近年来,本市公安机关先后侦破多起网络贩卖大麻及“犀牛液”“蓝精灵”“死藤水”等非传统滥用毒品案件,嫌疑人通过网络完成勾连、交易、付款等全部犯罪流程。此外,部分不法分子开始通过小众通讯软件进行毒品交易,今年以来,本市侦破多起利用“电报”(Telegram)“蝙蝠”(Bat)等通信软件从事走私贩卖毒品的案件。同时,物流寄递也已成为不法分子运输毒品的手段。本市先后发现利用“闪送”“丰巢”及物流、报关公司运输毒品及出口化学物质的情况。
2021年,本市将继续严厉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深入开展禁毒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上海智能化管理服务预警平台建设、全社会毒品预防教育、禁毒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护航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