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不要拿基金当股票炒 耗电量巨大惹争议
第13版:新民财经 2021-06-05

耗电量巨大惹争议

监管接连发声要打击虚拟货币“挖矿”行为

制图 邵晓艳

本报记者 杨硕

一直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价格暴涨暴跌的新闻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而疯狂价格的背后,是虚拟货币“挖矿”带来的超高能耗。

近期,一场从监管层面发起的打击虚拟货币“挖矿”的行动让火热的币圈起了凉意。

继国务院金融委5月21日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后,内蒙古自治区成为首个发布打击虚拟货币“挖矿”有关政策的地区。

1

挖矿行为被围追堵截

5月25日,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事实上,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多次对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进行围追堵截。

今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厅、能源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若干保障措施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并于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5月18日,又发布《关于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的公告》,通过完善虚拟货币“挖矿”相关企业举报渠道,全面受理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问题信访举报。

据报道,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八项措施的执行基本已成定局。其他省份可能也将陆续跟进,虚拟货币的“挖矿”、交易、持有、支付都将逐步被禁止。

有业内分析解读,内蒙古此番对虚拟货币挖矿的强硬手腕背后是来自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压力。一直以来,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就屡屡因耗电量巨大饱受争议。

2

虚拟币挖矿耗电巨大

到底什么是挖矿?日前,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张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特币的算法是求解哈希函数,就是你给一串代码,它会生成另一串随机代码。互联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可以去寻找此代码,谁找到此代码,就会产生一个区块,随即得到一个比特币,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挖矿”。

“挖矿最大的消耗就是电费,谁能拿到更低成本的电力,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我国的挖矿主要布局在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偏远地区。”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虚拟货币挖矿需要一个庞大的计算系统,该系统每秒要解决数百万个复杂的计算,以验证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这需要大量的电力来维护、冷却和运行机器。

5月30日,新华社的一篇文章将挖矿带来的能源损耗讨论推向高潮。新华社提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这么“挖矿”能挖出来个啥?该报道指出,西部某省一家从事“数据业务”的企业,2020年全年纳税仅25万元,但月均耗电量却高达2500万度!今年前4个月,纳税仅9万元,但月均耗电量高达4500万度,折算能耗约为1.5万吨标煤。

对于此类现象,有业内分析指出,既然是一个消耗电力的行为,在目前致力于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自然引发公众对挖矿能耗以及是否污染环境的讨论。

挖矿耗电量惊人也得到了数据的佐证。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这一数字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的耗电量,十分接近耗电排名第25名的越南。

3

监管层接连发声打压

有“挖矿”人士称,这一次内蒙古出台的上述政策是一个信号,原本分布在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矿场主或许将会进一步向海外转移。

而在内蒙古出台相关文件之前,监管层就曾对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屡屡发声。

5月1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公众号转载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银协和互金协会发布的联合公告,明确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

紧接着,5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特别强调“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至于包括国务院金融委在内的监管部门为何此时出台政策打压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行为,有分析认为原因可能有多个:

一是包括防范“热钱”资金利用比特币违规进出境;二是在DC/EP逐渐推广应用的背景下,清理规范数字货币概念和范围;三是碳中和趋势下,比特币挖矿过于耗电等。

当晚,虚拟货币应声大跌,根据bybt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晚10时37分,比特币短线跌破3.8万美元/枚,24小时内跌10%;以太坊24小时内跌15%,瑞波币24小时内跌逾17%。

根据媒体报道,随着监管介入,目前已有交易平台迅速“拔网线”,还有一批挖矿服务机构也表示将暂停为中国大陆境内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并表示将着重探索海外市场。

币圈四大交易所之——火币在上月底宣布,暂停中国境内矿机托管服务。该平台在发给客户的通知中称,为配合中国最新的行业监管政策,火币商城决定暂停为中国境内的用户提供矿机及衍生服务。此外,莱比特矿池也于同一时间段宣布,停止为中国境内客户提供矿机代购服务。

4

保护投资者的血汗钱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支持目前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监管政策是在保护散户投资者的血汗钱。

张晓燕表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提到目前热议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她表示,首先,据2018年统计,比特币25-30%的交易场景是非法的;再者,“虚拟货币”的交易缺乏有效监管,其价格容易被操纵,导致价格忽上忽下,波动剧烈。

“我很支持目前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这些政策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她说,中国的散户数量很多,中小投资者的共性是金融知识少,对虚拟货币的了解不够深刻,“监管政策是在保护散户投资者的血汗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