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发掘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总理的风衣”前追忆伟人风采
第5版:要闻 2021-06-28
“周恩来重要外交藏品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揭幕

“总理的风衣”前追忆伟人风采

“第一次亮相——周恩来重要外交藏品展”今天揭幕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风度翩翩,神采奕奕。1954年,周恩来总理身穿一件长款风衣,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历史照片曾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第一次亮相——周恩来重要外交藏品展”揭幕仪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举办。作为新中国外交场合的旗帜人物,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所穿的两套具有历史意义的衣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揭开了面纱,开启了在公众视野中的“第一次亮相”。

见证大国自信

1954年4月26日下午,周恩来一行抵达日内瓦机场。飞机停稳后,周恩来第一个走出机舱。他身穿得体的风衣,右手自然地举过眉梢,微笑着向前来迎接的人们致意。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向世界展现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处理国际问题的大国风范和自信。

除了风衣,中山装也是总理在外交场合经常穿的衣服,美观大方,高雅稳重。万隆会议代表团成员在北京东交民巷28号的“红都服装店”,每人订做两套中山装,一套灰色,一套黑色。中山装的缝制,除直向缝合用缝纫机缝制外,其余各道工序大多用手工缝制。缝制时边缝边烫,工艺精细。

泰国著名政界人士桑·帕他诺泰的女儿(中文名常媛)回忆说,参加万隆会议的旺·威泰耶康亲王当年回到泰国,来她家见她父亲时第一句话就是:周恩来是“天才的外交家”。“上世纪50年代还没有‘软实力’这个词。可实际上,周总理就是中国的软实力,周总理在万隆会议、在国际舞台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他让所有接触到他、领略过他风采的人折服,让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都能信服中国。”

总理赠衣侄儿

1951年,周总理侄子周尔辉被周恩来总理从淮安接到中南海抚养。周尔辉身材和周总理相仿,在北京读书和工作期间所穿的衣服都是总理所穿过的。

此次展出的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穿的藏青色风衣和参加万隆会议时穿的浅色中山装,就是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赠给侄子周尔辉的,现由总理侄孙周佶、侄孙媳李清阳和曾侄孙女周婧祎精心保存。

周总理在生活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一直坚持艰苦朴素。总理穿过的一条裤子,破旧了,给侄儿周尔辉穿,侄儿穿得更破了,后又改为小孩裤,给侄孙周佶穿。总理看到一条裤子三代人穿,称之为“三代裤”,还直说“这节俭作风好”。

周尔辉生前对周婧祎也是严格要求。周婧祎从小就深受革命传统教育,生活简朴。她说:“就像爷爷之前经常说的,旧的东西只要还能用,就不要浪费,不要把它扔掉。”

拿出珍贵收藏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经周恩来侄孙周佶、侄孙媳李清阳同意,曾侄孙女周婧祎和表哥唐华与上海团市委、中共一大纪念馆协商,决定将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时身穿的两套具有历史意义的衣服,作为重要革命藏品,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第一次亮相”。

今天的启动仪式上,周恩来亲属代表唐华表示,上海是周恩来总理长期战斗过的地方,但总理在上海留下的革命藏品却不多。姨父周佶和阿姨李清阳作为老共产党员,将家中这两件藏品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可以让更多民众近距离感受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在团市委和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策划、专业展示下,两件极具历史意义的革命藏品,得以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精心布置展览

为更好地呈现这两套珍贵革命文物的展出效果,中共一大纪念馆做了很多准备。风衣和中山装作为最主要的展品,在展出时突破以往平面式展出衣物的通常做法,把衣服“穿起来”,让衣服“活起来”。根据历史图像,真实还原周总理身穿这两件衣服的历史场景,使观众仿佛看到60多年以前总理正在向我们走来,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风采。

这次借展的两套衣服,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褪色现象。特别是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穿过的藏青色风衣,处于板结、无法展开的状态。为了让这两套珍贵的衣服以良好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馆方在拿到后,立即启动评估和保护工作,并专程派人将衣服送到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修复。

展览同时展出14件馆藏实物藏品和36幅历史图片,包括:周恩来、陈独秀等合著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一书(二级文物),周恩来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还有一些珍贵文物的复制件,如:周恩来用过的毛毯、台历、铅笔与橡皮,周恩来的题词等。展览全面展现周恩来在两次国际会议上的风采,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历史风云。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