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广告 泡沫与洼地 25年前的一份老保单 股市标杆龙头切换至科技股 越来越清晰的产业化进程
第15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2021-07-10

泡沫与洼地

有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判断股价的高低?到底有没有标准?为什么我买入的那些低市盈率的股票却依然跌跌不休?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陷入了沉思。判断股价高低当然有标准,不是说低估了就一定升,高估了就一定跌。在相对的高位或者低位,会持续一段时间,形成“泡沫”或者“洼地”。时间越长,其回复正常状态的欲望越强烈,产生我们经常讲的“估值修复”或叫“估值回归”。当然,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与业绩关系比较紧密又比较常用的市盈率指标,也需要我们动态去考量。

就以市盈率为例子。假设股价不变,当一个企业盈利增长放缓时,市盈率就会蹭蹭蹭飙升;反之,当企业盈利大幅提升时,原来高企的市盈率也会很快回落。像去年乃至今年一季度的地产股,一度让不少基金经理放弃在消费白马股中的抱团而兵行险着,结果是寂寞了一个春秋。因为房地产股业绩“变脸”,导致原来很吸引的PE忽然间坐上了火箭,以龙头万科为例,目前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53倍,说实在也很难下得了手。

比房地产板块更具确定性的是银行。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分化明显,少数几只银行股强势上升甚至创出历史新高,但更多的是在尘埃里被千夫所指。银行股的确定性体现在业绩不会像房地产那么容易变脸,3、4倍市盈率也就那样了,还奢望大幅下杀么?这是一群等着水晶鞋的灰姑娘。

反观互联网经济的赛道,原来已经是在激烈烧钱PK中,泡沫也很明显,只不过有钱烧就有可能把未来烧出来。正是源于这种虽然有点渺茫但是相当一段时间里行之有效的经验,众多资金依然前赴后继奋不顾身。但是,风向已经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逻辑也已经改变,想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已经不可能。这个泡沫是在不可逆的刺穿当中。

是不是有点无所适从?其实回归到事物的本源,也许就变得清晰。在按下Enter键之前,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能够要什么?是去追热点趁趋势还是找冷门逆思维?不同的决定自然伴随不同的结果。遵从内心即可,时间会给出结果。

黎婉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