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浦东美术馆和让·努维尔 你读懂了吗
第20/21版:创见 2021-07-14

浦东美术馆和让·努维尔 你读懂了吗

长55米高6米的G2镜厅是一台观看外滩的双全景投影仪

◆一楼公共空间

◆入口大堂处通高玻璃,引入自然光的同时,也引入窗外婆娑的树影。

◆ 入口大堂与城市道路及花园对接,没有台阶,观众仅通过微微起伏的坡道即可进入,这样的艺术殿堂不再高高在上,真正是一座以人为本的美术馆。

◆纵深34米,长宽均17米的中央展厅X,为艺术家创造了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艺术空间

◆拥有巨大落地窗的剧场前厅

◆ VIP室中,江对岸的景色被不同纹理玻璃或拉伸或消影,光线与视线的折射彷佛在玩一场有趣的体验游戏。 本版摄影 陈颢

◆展厅正中巨大的落地窗让观众时而穿行艺术中,时而品读城市景色。

◆剧场内部

◆一楼全景

◆吴南瑶

一座洁白的、四层楼高的“方盒子”,安静地矗立于浦东滨江的“一排一座”。媒体们为由法国知名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打造的浦东美术馆奉上了“内敛而诗意”的赞美。一瞬间万众瞩目,但我们是否真的已经读懂了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诗意的雄心”?本刊专访法国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中国公司负责人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刊,为读者解读浦东美术馆建筑的密码。

上海为什么选择了他

周六中午,美术馆东门聚集了不少等待入场的观众,一楼的咖啡厅已找不到一个空位。对话场所选择在四楼的一个小型多功能厅,落地窗正对着浦西的万国建筑群。

“是在世界最活跃的天际线的中心位置,我们建造了这样一座美术馆。这不仅是作为美术馆的建筑,更是一栋城市的文化地标建筑。”陈晨说。作为巴黎爱乐音乐厅、阿布扎比卢浮宫、希拉克总统博物馆等诸多国家级重点艺术建筑的设计者,上海与让·努维尔的互相选择,显得入情入理。

2015年11月,上海市政府向国内外众多知名建筑事务所发出了浦东美术馆建筑方案的竞赛邀请,凭借着以建筑来连接与定义黄浦江特别是东西两岸经典景观关系的核心理念,“法国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赢得项目竞标,同时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建筑设计联合体。该项目位处黄浦江沿陆家嘴转弯及与苏州河的交汇区域,背倚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从南京路到福州路这一黄金区段遥遥相对,这如同皇冠中心那颗最璀璨珠宝的位置无疑会令所有建筑师激动。

一代代建筑师遵循上海的城市肌理留下了不少建筑,那些经典的建筑一层层地叠加,形成了上海的城市记忆,文化传承。在1990年代,让·努维尔就参加过浦东陆家嘴的蓝图规划,作为国际专家,他看过整个陆家嘴,“努维尔对于浦东美术馆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理解。”陈晨介绍道。

“其一,浦东是上海面向世界的窗口,浦东美术馆应该是一个更具开放性与公共性的文化空间,可以为这座城市的软实力作出贡献的建筑。

其二,打造与世界级金融城相匹配的世界级美术馆。打造中国的CBD,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元素,文化的亲民性和公众的感知度及国际声誉一定是通过文化建筑来达到的。

其三,浦东美术馆要属于我们共同生活的时代。就时间的维度而言,我们不做仿古,也不做所谓的未来建筑物,我们做的是为现今的城市和下一轮上海城市的发展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建筑。

“我们从来不是空降一个符号,我们讲究因地制宜,如何一点一点盘剥出一个美术馆,就是努维尔始终强调的场地(situation)。我们今天所有的布局,所有的几何外形造型都契合于周围的城市的轨迹,滨江岸的弧度,万国建筑群和美术馆外延的平行线,和国际会议中心外立面的平行线,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垂直的正对的关系,和场地道路作为道路的关系,所以这个体量到造型是所有城市痕迹的叠加,所以显得合理。”

为什么说造型本身没有象征意义

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浦东美术馆,尽管建筑高度只有30米,但是据努维尔本人的描述,在高楼林立的天际线中,它“像是沉静融合在广袤大地上的一方雕塑”,建筑表层、地面与延伸至滨江的景观,都用白色花岗岩包裹,远看像是一块厚重而尊贵的白色岩石,与水岸融合。

美术馆西面,53米长的廊桥从美术馆二层侧门延伸而出,与沿江景观规划衔接,直达陆家嘴滨江步道亲水平台,与沿江45公里景观规划及东岸贯通工程相结合。以前,人们已习惯于从外滩看浦东金融贸易区的天际线,如今,人们可以从浦东美术馆感受浦江对岸万国建筑群对于这座城市历史文脉的映照。当人们登上楼顶的平台,两岸的景观不可思异地如同可以同时触手可及时,人们会感受到每一个黎明和黄昏在这座城市留下的伟大瞬息,以及历史与当下的紧密重叠。

从杜尚的作品《大玻璃》当中得到灵感,美术馆外立面采用了超厚超大节能玻璃,背面是单向透视结构玻璃,两组玻璃构成一个镜像玻璃界面,中间有一个5米宽的景观通道,即如今观众的热门打卡地,四楼镜厅。努维尔说,镜厅是一面镜子,变幻莫测,也是一幅图景、一种映像。外墙超大玻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不同的外滩景观,既能够展现壮观的万国建筑风格,同时LED屏幕对图像和装置艺术家,尤其是喜欢大尺幅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它是件令人兴奋的创作工具。

一切都遵循了努维尔2005年在《路易安娜宣言》里,用诗歌般的语言所阐明的建筑理念:“建筑设计并非从无到有的创造。……它意味着延续活的历史遗迹、它过往的轨迹。它意味着倾听一个有生命的地方的呼吸和脉动。它意味着诠释这些律动用于创造。”

“作为全球高精尖的一个展示型美术馆,上海浦东美术馆代表了中国的建造技艺,美术馆的硬件水平达到了世界顶级。”陈晨说,“但美术馆没有任何的造型象征意义,它是为了上海而造,它的造型是考虑到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也符合上海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

为什么建筑师甘于退居后排

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评论课的教学人,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专家,刘刊表示,尽管“建筑即艺术”是努维尔很重要的一个建筑理念,但从这个“没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大白盒子,他读到的却是努维尔为城市、为艺术退位,放弃建筑师在形式上的野心,让建筑本身退后,让使用者,人成为主体的勇气。“当今世界,当所有的建筑都希图彰显一种个性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能真正提升城市品质和空间品质的建筑。这种品质性的提升,需要建筑的理性的成分大于感性上的张扬。其实努维尔本人也做过很多前卫大胆的设计,但是,在浦东美术馆这个案例上,建筑作品本身甘于退位,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刘刊评论道。

进入美术馆内部空间,很多宣传中提到了“至上主义”的呈现:白色墙面如纸,搭出纯粹的几何形体、黑色的直线、斜线、交叉线。但是在刘刊看来,这只是努维尔为了应对场地复杂的控制线,在满足功能性需要的前提下,与艺术共谋的一种巧合。关于伟大的建筑师如何用一种内敛的方式,去化解情感的冲动,把它浓缩到对环境氛围的塑造之中,就浦东美术馆而言,努维尔用上海市政府所提供的这么一个超大尺度的空间,从建筑师的角度,去创造性地使用空间,并以此为艺术家提供和激发更多的想象力。因此当观众为中央展厅中蔡国强的定制作品《与未知的相遇》感到目眩神迷时,人们更应该读懂,这个贯通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基底为17米×17米的正方形,高达34.4米,堪称“巨型”的展厅,是努维尔代表浦东美术馆向全球艺术家发出的一封“邀请函”和“挑战书”。

长久以来,陆家嘴作为城市经济贸易和商业的一个中心,一直呈现着代表城市向前飞速发展的形象,今天我们更多面对的一个词语是“城市更新”。在这个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关心建筑的人文性,崇尚以人为本的精神。所有的现代城市空间正在面临一个困境,建筑和建筑之间就像是一个个的岛屿,无法对话。这样的情形,在新城开发的某一个阶段,往往会遇到。浦东美术馆的设计,体现了建筑师打破空间尺度,建立人和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关联的努力。“放置到今天上海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努维尔的设计强调城市的温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细腻的人文表达,或许是浦东美术馆作为建筑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上海吸引了众多顶尖设计师

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际遇,使建筑师群体在上海的设计实践既有实验性也具创新性,表现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并存、冲撞、排斥、认同、适应、移植与转化,并糅合了东西方的多元文化,成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策源地。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使上海迎来城市空间结构重组和城市工业转型,1992年浦东陆家嘴中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邀请了来自意大利、英国、日本、法国的境外建筑师参与设计。根据陆家嘴集团近三十年建成项目统计,200个已建成的建筑项目中98项有境外建筑师参与,可以说是中国本土设计与国际合作共同铸就的。

“所以,今天看到的陆家嘴的天际线,不仅仅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它同时也是上海作为一个包容的、能够吸纳多元文化的城市,它反映出全球建筑实践的特征,可以说是全球的建筑事件。其中所体现的城市文化的开放、包容性,是上海的一种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努维尔非常善于运用玻璃的反射和透视等各种属性,早在2008年,它就出现于努维尔在纽约设计的一个公寓里,后来还出现在巴塞罗那、伦敦等案例的不同场景中。在浦东美术馆的镜厅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液晶屏会变化,加上物理空间的固定,产生第四维度的哲学的意义,它会变得很神秘,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一个对城市公共开放的展厅,飘浮在城市的上空。而在白天,这面奇妙的屏幕映射出的则是对岸万国博物馆与行走其间的观众的照影。努维尔用自己的设计回答了一个永恒的命题:城市一切皆为人而创。

优秀的建筑必须关注到所在的地方和人,也要对他们产生渗透;要具有强烈感受性,也要引起感动;要吸收,也要散发。纽约有MoMA,伦敦有泰特,祝贺上海有了MAP(浦东美术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美术馆代表着突破与创新的能量,上海正用一座美术馆的建设,来带动一个更大范围的都市更新计划,我们期待着更多生长与创新。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