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苒苒
乒乓球中日大战,首场以东道主胜利告终。赛后,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说得好:“双方实力本来就很接近,输赢都正常,再讲无论哪个项目都不可能长盛不衰。”
徐老的一番话让人想到了多年之前的中日乒乓大战。彼时,中国是挑战者,挑落的正是日本。徐寅生对阵星野展弥的“18大板”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更被视为是中日乒乓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任何运动,要想成为世界运动,需要在更广大的地域范围内获得势均力敌的对抗。昨天的比赛,换一种眼光看,日本组合的表现的确足够精彩。金字塔尖的闪光,与基座的广阔深厚大有关系。在日本,青少年乒乓俱乐部遍地开花,一个个酷似小福原爱的孩子用充满期待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的梦想:“想成为伊藤”“想成为水谷”……而他们的教练中,不少都曾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手下败将。
落败的中国乒乓只是无金日失意者中的其中之一,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金牌名册上没能添上一笔——国球输了,跳水梦之队输了,举重世界纪录保持者输了,这些,无需回避,也不用大加责备。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与对手的博弈,也在于与自己的挑战。
这一路,经历风雨,追求卓越,在体育场上的磨砺,也会成为生活中的财富。输了,没关系,不认输,才强大。中国的垄断项目输了,不是天大的事,谁又能一直不败呢?总结再出发,完美技能,完美心态。最重要的是,享受体育带来的振奋,享受跌倒后的再次奔跑。
无金日过去了,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