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拉17级国家队填补了我国在该奥运项目上的空白
江之岛游艇码头外,“帆”星点点,今天,21岁的上海选手胡笑笑和24岁的杨学哲将完成自己的奥运之旅。尽管没能进入最终的奖牌轮,但站上奥运赛场,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因为这是中国选手首次拿到诺卡拉17级奥运入场券,在中国帆船运动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因为这条写有CHN的帆船,有着来自上海一家民营企业的基因。这是国家队历史上首支社企共建的帆船队——由中帆协与上海美帆游艇俱乐部共建的诺卡拉17级国家队,填补了我国在该奥运项目上的空白。
一份使命
诺卡拉17级,被称为水上F1,是帆船奥运大家庭中速度最快、观赏性最佳的近水帆船项目。
浅水、近岸,具有表演性,还能符合上海的特性,操作上具有商业模式,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双体船诺卡拉17级这个项目,进入了上海美帆俱乐部的视野,这将是帆船快速艇首次亮相奥运会大家庭。
由于技术操控与传统竞技帆船大不相同,教练资源也极度缺乏,想仅仅凭借举国体制建立一支在东京奥运周期成功冲奥的队伍,难度很大。恰逢国家体育总局倡导竞技体育市场化改革,上海美帆成为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想要填补上海和中国帆船双人艇方面的空白。”上海美帆俱乐部董事长时立宪毅然决然。
美帆的想法,得到了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水上运动中心的全力支持,美帆跨界选材,从赛艇、皮划艇、帆板等项目中挑选了一批青少年,他们进队后,不只是运动员,还是企业员工。
花费数百万元从荷兰订购4条帆船,聘请西班牙知名外教,每年近1000万元的投入,时立宪坦言开销巨大,“最困难的时候,我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依然坚决不放弃。对于我来说,为国家培养帆船人才,始终有一种使命感。”好在,随着队伍在国际赛场逐渐崭露头角,陆续有赞助商加入进来,也有社会公益的力量支持进来。
一个目标
从酷暑到寒冬,从海外到疫情期间的封闭集训,7年进军东京奥运会之路,那份孤独感,只有运动员和教练自己知道。
在国内,他们没有对手,在国际赛场,他们从“小白”逐渐成长为亚洲“霸主”。建队仅1年,在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上海美帆职业队第一次亮相国际大赛,便收获诺卡拉17级亚军。2018年,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上海美帆达成协议,社企共建诺卡拉17级国家集训队,承担进军东京奥运会的国家任务。
今年的亚洲锦标赛上,杨学哲/胡笑笑获得了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终于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东京了,却由于奥运参赛名额的限制,主教练温自进无法随队,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同两人沟通,温自进对他们说:“放平心态,享受比赛,感受奥运的氛围,未来可期。”
时立宪则希望,这支新生力量能守住亚洲霸主地位,为巴黎奥运会打下扎实基础。
一份启迪
扬帆出海,直面挑战,表面看似孤独,但他们拥有着和冠军一样的奥运精神,所以,他们并不是独孤求败的。令人欣喜的是,经过这个奥运周期的发展,诺卡拉17级正式被列为全运会项目,全国已有6个省市开展了该项目。
上海本就是中国帆船运动起源地,而美帆体育产业的探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体育近年推动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运作机制,引导社会和市场投入,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转型模式。
迎着风,扬帆起航,中国帆船诺卡拉17级的奥林匹克之路,大有可为,中国体育的新运作模式,前途无量。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