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从追剧到演剧 每个人物都有来龙去脉 在杂技舞台上写首抒情诗 什么样的舞者能当《电波》外援
第9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8-01

每个人物都有来龙去脉

中篇评弹《战·无硝烟》小视角切入展现红色金融战

历经2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昨晚,中篇评弹《战·无硝烟》在天蟾逸夫舞台正式首演。作品通过双线结构交织递进的方式,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上海解放一年间,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定金融、平稳物价,打赢经济“淮海战役”的故事。

虽然展现的是红色金融战线的战斗,但《战·无硝烟》的故事却是通过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的小视角切入,从杨柳青、梦奇奇这对夫妻的嬉笑怒骂中,从李梅亭、卢俊生、刘安娜、乃至陶三妹一众人等的命运沉浮中,折射出的是一个旧世界走向灭亡,和一个新时代的向阳而生。

《战·无硝烟》铺陈的是解放初期上海城市的“清明上河图”,三教九流、五方杂处,都在时代变迁的风云际会中寻找新的出路。故事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是立体丰满的。一号男主角刘浦生机智勇敢、刚正不阿,但内心也有对母亲、妹妹的愧疚;刘安娜贪慕虚荣、崇洋媚外的背后,是常年被母亲忽视的不平;卢俊生少年得志、好高骛远,却被导师李梅亭利用沦为“棋子”;老谋深算的李梅亭自以为布下天罗地网,却不料自己成了瓮中之鳖。

在作品中观众能感受到传统评弹熟悉的味道,评弹的“说噱弹唱演”在剧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在表现手法上,《战·无硝烟》又是灵活自由的,在保留传统曲艺“一人多角”的基础上,在舞台呈现上又有所突破与创新。

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说:“我们创排这个新中篇,是想表达我们对那段光荣历史的崇高敬意和对评弹‘老听客’陈云同志的深切缅怀。”编剧吴新伯则表示:“我们不希望《战·无硝烟》中的人物会让听众有‘工具人’的感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来历,有去路,有血有肉的。”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认为,《战·无硝烟》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评弹艺术的一桌二椅、琵琶三弦,看似简约,却为红色故事的深情演绎提供了广阔空间。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