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作品《爆炸头》
以艺术为媒,西班牙艺术家奥田·圣·米格尔创造了奇幻的色彩结构空间。这一次在上海,他便用色彩结构空间奏响一首“卡奥斯狂想曲”。一踏入外滩18号的久事艺术空间,脚踩在由色彩饱和度极高的几何造型组成的地面上,观众会蓦然发现,整个空间其实就是一件作品。“卡奥斯狂想曲——西班牙艺术家奥田·圣·米格尔艺术展”是奥田在上海的首次展览,展出其近20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全面呈现艺术家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艺术创作。
分割的几何造型和色彩元素,是奥田独特的艺术符号。前者将原本属于二维的平面立体化,呈现出原属三维空间的雕塑感;后者融汇不同国家、种族、性别的多元性,象征着人类作为统一体的存在。在“卡奥斯狂想曲”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一个由各种绘画、雕塑、混合媒介作品、装置与介入构建的“有机”空间,同时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奥田用他的艺术语言在外滩的历史建筑中创造出了全新的空间体验感。例如其具代表性的长达6米的《爆炸头》装置作品,躺倒在地的巨大装置,让每一位关注到它的观众不由自主地歪过头去,从而“强制性”改变了观众在展示空间中的观看习惯。这种因作品、空间与观众三者间产生的连锁反应而体现的一种全新“看与被看,展示(展品)与承载(展厅空间)”之间的关系,正是奥田构建的视觉世界中最具特点与力量的所在。
在展出的装置作品《万花筒隧道》中,奥田用饱和色彩创造闪烁分离的标志性意象,呈现了过往创作的作品,包括他创作初期所用的字形,以及经长期积累演变所形成的如今标志性的几何图案。通过图案的不断变化,形成了一个具有万花筒视野的空间,参观者进入其中,就像进入了万花筒的内心。
展览项目负责人马真正介绍,奥田的许多作品在室内完成,让不同的艺术形式与大楼产生共鸣。他很擅长在不同建筑内创作,展览名称中的“卡奥斯”也是一个西班牙传统宗教场所,奥田在里面完成了他的成名作,通过文化传播和谐与和平。
据悉,这次的展览也正是艺术家通过视频连线,根据久事艺术空间的需求特别打造的,比如层高相对有限,比如墙角的特别位置,艺术家都进行了“度身定制”。有一件四联画的拼图,在其他美术馆的展示方法以平面居多,但久事艺术空间改变了它,将之形成一个折角,安放在墙角的位置。“视觉并没有带来任何的不适,只是改变了我们观看的方式。”据悉,今后久事艺术空间将更多地展示艺术家的个展,不远处的久事美术馆形成功能上的区隔。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