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璎
今年夏天过了一大半,高温天不多,不过夏日里哪少得了冷饮相伴呢?今年的冷饮市场算不上风平浪静,有吐槽网红雪糕凭什么卖66元高价的,有质疑某著名冰淇淋“双标”行为国内国外用料不同的……种种议论核心集中在一点,产品品质是否匹配走高的价格,别把广大顾客当“冲头”。
用户越来越聪明了,也越来越难忽悠了——学会注意配料表,懂得雪糕比冰淇淋“身价低”原因是冰淇淋乳脂含量更高。今年倒是有家做冷饮的“老字号”令人刮目相看,奉献了多种走平价路线的美味新品,它就是上海人熟悉的“光明”。
光明拿出手的不只是传统印象中的冰砖、三色杯和棒冰,它真的变了。身边好些朋友成了它家冷饮新品种的“自来水”,不吝喜爱之情四处推荐:一枝杨梅棒冰解渴又好吃,优倍鲜奶冰淇淋奶味浓郁,大白兔雪糕和花生牛轧糖雪糕勾起回忆,还有熊小白雪糕、莫斯利安酸奶冰淇淋……国产名牌冰淇淋攥足了劲猛攻市场,老产品依旧亲民,新品种创意不凡。网红年年有,谁能年年红?积淀深厚的“老字号”一旦发力,势不可挡。而且,便利店、大卖场以及大食品商店专柜都能见到新品冷饮的身影,光产品好还不够,能让消费者方便地买到才是王道啊。
你有没有发现,锐意创新的老字号多起来了。食品企业往往走在前面,今年新雅粤菜馆开发出猪油豆沙月饼、陈皮豆沙月饼,邵万生和津久咖啡合作研制了带有糟卤特有香味的咖啡,豫园南翔馒头店推出甜味及咸味馅芯的冰冰香浓小笼包。不管是否景气,消费市场一直在那里,不是没需求,而是缺创意。消费领域的制造企业中也有很多“老字号”,不思进取的话路越走越窄,该醒醒了。
记得多年前采访一个刚刚在浦东落户的中外合资企业,问起对方有哪些经营优势时,中方代理人回答“我们在各方面都很先进”。如今这家企业早已不复存在,母公司也放弃了这部分业务,因为中国企业现在做得更好。对中国企业而言,跟着需求走,认真做好专业研发和生产销售这些应该做的事。无须妄自菲薄,跟中外同行同台竞技,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还未可知。
网红做长久了,方能成“老字号”。“老字号”守正出新,随时当网红。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