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六个一工作法”助推加梯“多点开花” 在中国建立一流理论计算机科研中心 今年加梯1000台有望提前完成
第2版:要闻 2021-09-05

在中国建立一流理论计算机科研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陆品燕的故事

理论计算机之于计算机科学,如同物理学之于工程学,是“根”一般的存在。在计算机被创造之前,它就作为数学的分支存在,计算机发明制造、算法应用等许多划时代革新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大约3年前,一个来自中国的学术机构如同一匹黑马,在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实力排名的“算法与复杂性”和“计算经济学”两个方向连续拿到世界前十、亚洲第一的席位,多位团队成员连任顶级学术会议主席。这是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崭露头角时才成立不过2年,很快享有国际学术声誉。“在中国建立一流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是中心主任、上海财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华人菲尔兹奖”ICCM数学奖获得者陆品燕教授5年前的愿望。

扎根基础研究

在陆品燕看来,理论计算机科学是方法论学科,能够在计算机、经济学、自然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交叉,在许多原来缺乏语言描述或难以求解的复杂问题和情景中,提出新问题、新视角和解决思路。

电商购物平台通过算法,以交易量、口碑等确定商户搜索排序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刷单、恶评等行为将影响算法设计初衷,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也因海量数据陷入极为复杂的局面。“这不仅仅是算法设计的问题,也是机制设计的问题,属于计算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陆品燕认为,“从科学的角度,从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我们都需要‘扎到根’的基础研究,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来创造更好地改造世界的工具。”

吸引高水平人才

5年前,陆品燕怀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意愿,辞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作,全职加入上海财大,领衔组建成立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希望在学校“低调但有韧性的理想主义”氛围中,建设一个能够成就华人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的共同家园。

中心合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翌佳是在多年前的一场理论计算机科学顶级国际会议上第一次遇到陆品燕的,当时他俩几乎是“唯二”中国学者。而近年,三大理论计算机科学顶会上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可以“凑好几桌”了。这个人群基础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的重要条件,包括陈翌佳,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访问过上海财大的研究中心。

俄罗斯籍青年科学家尼克·格拉文(Nick Gravin)曾经在博士实习期间跟随陆品燕科研,完成美国微软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全职加入上海财大团队。为什么选择这里?“我喜欢中国,也和品燕合作愉快。为什么不呢?我没有任何‘不’的理由”,尼克笑着说。高水平科学家齐聚,创新火花不断迸发,共赢的合作氛围都对高水平人才产生强烈吸引力。

人才培养成效显现

陆品燕在清华读博期间发表的14篇学术论文有11篇是在姚期智领衔的讲席教授团组的指导下完成的。学术大牛都是平易近人的,身份地位从来不会带来隔阂,大家沉醉于科学谜团求解的快乐。因此当陆品燕领衔财大团队承担起人才培养使命的时候,他也希望为自己的学生创造同样的条件。

5年来,中心举办130多场学术讲座、7门暑期课程,吸引外校学生500多人次来参加,他还面向全国老师和学生组织前沿讲习班。陆品燕建设课程,亲自主讲,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探寻学术兴趣,提升实践能力。上海财大信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黄海量透露,学院专业转入比从2020年的27%变成今年的200%,本科毕业生薪资达到财大最高,多位本科生直博藤校,许多研究生成为活跃在理论计算机领域的青年新锐。

如今,研究中心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实力在全球高校获得教职,也有意愿回到祖国为中国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亦能吸引外籍人才来到中国工作,这些都是陆品燕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研究型人才的目标和理念。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