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民众在银行外排队 图GJ
塔利班成员在喀布尔街头警戒
阿富汗塔利班7日披露临时政府名单。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称,阿富汗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与周边及世界各国发展稳定健康的关系,绝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利用阿富汗领土威胁别国安全。换言之,临时政府不乞求外部承认,但坚信随着时间推移,终将被国际社会接受。
人事安排煞费苦心
不出外界所料,临时政府名单以塔利班元老为主,多人在塔利班首次执政时担任过重要职务。美国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专家艾哈迈德指出,塔利班最高权力机构大舒拉(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成员几乎全数入阁,好比把大舒拉“内阁化”,使组织中枢和政府职能合体。
塔利班第三代领导人阿洪扎达毫无悬念地成为最高元首埃米尔,曾被美国和前阿富汗政府三次宣布“死亡”的他是资深经学家。“他一直以宗教领袖而非军事指挥官身份出镜,充当导师角色,并以首席法官身份裁决重大分歧。”俄罗斯《观点报》注意到,“出身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族最大部落联盟吉尔扎伊的阿洪扎达,更偏重政治象征的地位,突出新国家的宗教属性,保持塔利班内部及农牧区传统文化阶层的向心力。”实际上,正是阿洪扎达相对超然的统御风格,令派系林立的塔利班减少内耗,相对顺利地夺取政权。
环绕阿洪扎达身边的“臂膀”,则存在某种权力平衡的味道。
代理总理阿洪德是大舒拉老成员,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动武时,他在塔利班放弃喀布尔的最后一晚还发表电台讲话,发誓将通过战斗恢复权力。他曾经历两次最高首领身亡、基层组织瓦解等危机,展现出坚强的领导力。他善于纳谏,把以往塔利班各地负责人每6周向大舒拉汇报的“树状领导模式”,进化为大舒拉能24小时与基层沟通、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网状模式”。不过由于同美军及前阿富汗政府血战多年,阿洪德对昔日的敌人有深深的不信任,西方对和他打交道不太抱希望。
而推动并主持过美国撤军谈判的巴拉达尔当上第一代理副总理,被西方视为利好。他是塔利班外交和行政领域的资深人士,曾长期领导专门委员会,处理塔利班成员与新占领区居民的矛盾,约束滥捕滥杀、抢劫财物、课税摊派等行径,甚至下令塔利班指挥官必须报告所有收入去向。最近他又代表塔利班出访多国,传递塔利班不允许任何势力用阿富汗领土危害别国,呼吁国际社会理性看待塔利班的胜利。
显然,这种既照顾塔利班基本理念,又注意对外展现开放形象的人事安排,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但塔利班公布的临时政府名单,与之前承诺的广泛性、包容性存在差距,国际社会普遍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审慎态度。
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研究员绍伊费尔特指出,任何阿富汗政权想告别“临时”,成为“持久”,都需要保持三根支柱的平衡,即“安全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政治稳定是经济建设的前提,且任一支柱都不能单独构建”。当前塔利班主要依赖占阿富汗人口半数的普什图族,能否吸纳其他民族和派别代表进入国家治理体系非常重要,否则混乱和内战的风险不可避免。
前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曾表示,20年前借助美国力量入主喀布尔的北方联盟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把塔利班纳入和解进程。如今塔利班能否汲取敌人的教训,邀请曾经的对手入阁,同样与政权是否能顺利过渡密切相关。
但对塔利班有利的一点是,他们受外部支配特别是军事支配的影响小多了。“一个不靠外国刺刀保护的政权,可以自己推行政策。”绍伊费尔特指出,塔利班应首先证明自己愿意和解与建设,并切实驱逐“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才能获得别国,首先是邻国的信任与帮助。目前阿富汗失业率高达38%,约72%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刻不容缓。本报记者 吴健